【温馨提醒】暑假,请理性看待校外培训 |
||||
|
||||
亲爱的家长朋友: 暑假将至,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切实保障您和孩子的合法权益,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健康、平安、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现就暑假校外培训温馨提示如下: 一、正确认识校外培训 孩子学习的主阵地在校内、主渠道在课堂,过分依赖、迷信校外培训不可取。而且,暑假是孩子们舒缓压力的好时期,能让孩子们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的学期。各位家长朋友要理性看待校外培训的作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孩子合理自主开展学习,引导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保障孩子身心健康。 二、坚决拒绝违规培训 我市中小学学科类培训机构均已平稳退出,任何形式的学科类培训都属于违规培训。请自觉抵制以“幼小衔接”“小升初”“初升高”“研学”“夏令营”“托管班”等名义违规开展的学科类培训,以及“一对一”“住家教师”“高端家政”“众筹私教”“夏令营”等隐形变异的违规学科类培训。 三、理性选择非学科培训 暑假期间,请您多关注孩子身心健康,不盲目跟风报班,如您的孩子确有需求参加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请在充分了解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场地条件、师资条件、收费情况、培训时间的基础上慎重选择证照齐全的合法机构。 一要看证照。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同时具有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或民政部门颁发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发放的审核意见书。 二要看师资。机构所聘从事培训的教师必须具备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相应类别的职业(专业)能力或具有相应类别的教师资格证,并张贴在校外培训机构显著位置。 三要看收费。收费项目、标准等应在校外培训机构显著位置公示。 四要看时间。全市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 四、谨慎支付培训费用 家长朋友在缴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的“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购课、交费、退费、消课,不可将钱转账到个人账户或是机构对公账户,不可受机构诱导使用分期贷款缴纳培训费用。 二是要避免一次性缴纳(或拆分合同缴纳)超3个月或超60课时、超5000元总额的培训费,自觉抵制“折扣”“赠课”等促销行为。 三是要与培训机构签订教育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修订版)。对培训服务、培训收费、权利义务、培训退费、违约责任、争议处理等内容,要逐项逐条审阅确认。 如果您发现科技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培训机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可直接向属地科技、文广旅、体育等有关部门反映。同时,欢迎您对校外违规的学科类培训进行监督举报。凡经核实的信息,我们将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