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教育名家·我的成长故事【5】任美琴:勤学 善思 乐行 |
||||
|
||||
任美琴,浙江省临海市回浦中学原副校长,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列入国家人才培养计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省功勋教师、台州市终身拔尖人才等荣誉,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台州市第一、六、九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 主持研究5项成果,分别获国家级首届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出版著作5本,主编或参与编写教材、教师用书等70余本;发表教学论文50余篇。 勤学 善思 乐行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1985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回到母校回浦中学任教。一眨眼36年过去,我从一名20岁的年轻老师成长为特级教师。非常感谢台州市教师教育院,给我这样的机会讲述自己的成长过程。借此,我梳理了自己36年来的教学成长印记,与大家分享。 01 梳理过程中,首先浮现眼前的是引领我成长的前辈们。大学毕业到回浦中学,不知从何做起的时候,是我们学校的英语教研组长陈友法老师、教同一年级初中英语的两位陈老师,还有学校英语组老教师余用华老师等前辈,手把手地指导我如何板书、如何编讲义刻蜡纸…… 接着临海教研室李宝忠老师,台州教研室胡明老师,后来浙江省教研室叶在田老师,浙江教育学院郑恩岳老师以及全国教育学会英语教学研究会理事长龚亚夫老师等等,都给了我方方面面的专业指导引领。尽管前辈们不断肯定本人“教学的好苗子”,但我明白离开前辈师父们的指导,我的教学路子不会这么顺畅。 在眼前浮现的还有我所在学校、所在县市历任领导以及我的同事们,他们支持我,鼓励我,为我搭建了各种成长平台。肥沃的土壤,积极上进、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我如同一棵小树,汲取各种营养,快速成长。还有教学路上相遇的各位学生以及家长,他们的信任促使我更加努力。 此时此刻,还想跟各位分享的是我父亲。在参加工作报到的那一天,我清楚记得父亲的谆谆教诲:到学校,你要首先主动跟老教师打招呼,尊重老教师;每天早点去学校,打扫办公室,打好开水;平时多付出,回家睡一觉就不累了;做一个老师,不能误人子弟。父亲在部队近二十年,他朴素的语言,以及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一直影响并引领着我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在梳理的过程中,浮现在我眼前的还有其他许多的点点滴滴。如果将自己的成长分几段的话,我想父亲的教诲、前辈的引领、领导与同事的支持、学生及家长的信任是我成长的第一个阶段,使我迅速成长为台州市初高中英语优质课第一名、浙江省初高中英语优质课第二名,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全国模范教师,继而35岁获浙江省特级教师荣誉。 02 与大家分享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年轻老师们对我的推动。 2007年,我成为临海市首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2011年,我有幸成为台州市首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如果没有工作室,说不准我在教学路上的前进脚步可能就逐步缓慢,也不会那么专注地在教学研究上再迈大步。 与工作室的老师一起,我们经历了许多事儿。 这张照片是2012年,我们首批名师工作室到澳门培正学校和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校学习,跟港澳老师们坐下来一起研讨。当时我们正着手研究“目标引领的高中英语教学”,没想到访问学校也在做同样的实践探索。这更加坚信我们的探索具有前瞻性。后来,我们的课题“目标引领的高中英语教学”获国家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0年12月和2012年12月,工作室成员、来自回浦中学的蔡小佳和吴超玲老师先后获得浙江省高中英语优质课比赛第一名,并在全国比赛获一等奖。六年后的2018年12月,同是工作室成员的回浦中学曹军喜老师,又一次获得浙江省高中英语优质课比赛第一名,并代表浙江参加全国比赛获第二名。优质课比赛倾注了许许多多专家们的指导,但与工作室的努力分不开。 2019年,在TESOL中国教育大会上,工作室集体上台做展示演讲,分享我们这么多年来的所做所思。近10年来,工作室出版来自教学实践探索的集体著作五本。 所有这些,都是与工作室老师一起学习、一起实践、一起成长的结果,更是这批年轻老师推动着我前进的结果。 03 36年以来,梳理这些点点滴滴时,过往事情都历历在目。作为一个大姐姐的身份,我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成长体会是“勤学、善思、乐行”。 勤学——教师成长之本 我们的专业功底必须深厚。2014年的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座谈会上说,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和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的学识浅薄。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首先要拥有深厚的英语功底。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有一口优美的语音语调,更要能用英语就不同层级水平的学生自如流畅地表达与交流。这样的教师素养,本身就是学生很好的学习资源。 读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因此对于工作室成员,我要求他们大量阅读英语名著。这些英语名著包括英语小说、英语外刊、英语教育教学原版理论书籍。这些英文书籍不仅在教育和教学理念引领着老师,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能深厚我们的英语功底和理论涵养,无形中提升着我们教师的英语素养。 1997年我第一次出国,去往澳大利亚兼任翻译工作。当时的住家,曾担任墨尔本市长,时任布里斯本(Brisbane)急救中心主任,问我:“你这是第几次出国了”?我说第一次出国。他奇怪道:“你的英语怎么会讲得那么好?”如果说我那时的英语算得上好,我想应该来自于平时的不断学习——经常听VOA、BBC,经常阅读英语书籍,大胆尝试引进教材上课,边教边学……只有勤学,才能提升自己听说读写译技能,才能拥有一桶水的能量。 学习永无止境,无论怎么样勤奋学习都不为过。除了自己个体学习,对于其他如学历提升、骨干培训等学习机会也要珍惜。 其次,作为一个老师还得教学自如。教学的自如来自于较强的教学能力。一名称职的老师,应该具备较强的教材解读、教学目标制定、教学任务设计、课堂驾驭、作业设计与处理、教学评价等能力,这些不可或缺。于漪老师说,教学的自信力来自于教师深厚的学养。 年青时,多向同行学习,多参与课堂教研学习,善于勤学,只有坚持学习,我们才能具备如于漪老师般的“深厚学养”,才能自如解读教材,自如教学设计,自如课堂驾驭,自如作业设计,自如引领学生达成更高目标。 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我们才能快速成长。 善思——教师成长之阶梯 思,就是思考和反思。思考是教师成长之母。读书学习时,我们需要思考咀嚼,只有这样的读书才能消化为自己的收获。教学亦然,上课时观察学生学习状况,思考学困生的学习欠缺;改作完统计学生达标情况,思考未达标学生的缘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自己和学生的教与学的问题,继而思考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我非常欣赏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会多次反省自己。叶澜老师说,“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可能成不了名师,但如果写三年的教案就很有可能成为名师”。魏书生老师有“白日执教,夜间思”的习惯。这些老师都因为有反思的习惯而成为了名师,值得我们学习。 今年我又接手高一学生,在我教学生涯里,高一起始阶段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一直是学生习惯养成,其中的一个习惯,那就是反省。引导学生每天睡觉之前将当天所学功课像放电影一样回顾一遍,将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习所获开展反省;一周学习后,对该周学习做一个小循环复习,用英语周记记录自己的反思。 只有勤于思考、善于反思,我们才能快速成长。 乐行——教师成长之路 学习了、思考了,我们还得去实践。2000年,我参加教育部首批“园丁工程”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北师大的王蔷老师给我们介绍的Action Research(行动研究),印象非常深刻。Action Research是为改进我们教育教学工作方法等而开展的行动研究。它基于教学问题,提出改进方式,然后实践研究,力求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典型的教师成长的“行动”路子。 我1985年大学毕业以来,赶上了教育的好时光,见证了我们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有幸能走在“行动”路上,参与“行动”实践中,我将自己从教以来“行”的内容做了一个梳理。 从1985年到1988年的第一届学生的自我摸索,到1988年至1991年的第二届教学临海市教研室“初中英语课堂情景教学实验研究”,1991年到1994年的第三届台州市教研室“初中英语实验教材试教”,然后第四届、第五届学校的“初高中英语双套教材实验研究(JEFC/SEFC/3Ls/NCE)”……从初中教学到高中教学,对我个人来讲,一直在不停的“乐行”着……搬到新校园,幸遇来自台州学院教授池先宋先生,他基于我们英语课改,启发我将自己从教以来的教学做总结,这就有了后来的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1年是全国初中英语教材改革时期,我被台州市教研室选中参加新教材试教实验工作。由于孩子小,学校又安排我班主任的任务,尽管开始婉转拒绝,但最后还是接了下来。全新的实验教材,没有任何的辅助材料,没有任何教具。所任教的两个班教职工子女多,其中还有我们学校老校长的外孙女。期间老校长和其他老师担心新教材的英语中考。面对压力,在学校领导、临海和台州市两级英语教研员支持和指导下,试教工作坚持了下来。在没有增加任何一个课时的情形之下,用双套教材——即试验教材和通用部编教材进行教学。没有想到的是,两班学生参加临海市英语竞赛,几乎包揽前面奖项!参加实验的两班学生参加中考,在首次有英语听力,包括听短文填写单词题型的情形下,两个班中考的优秀率、平均分遥遥领先。 1994年,学校创办外语学校,安排我任教英语并担任班主任。这一次是引进教材3Ls,一切又都是新的,没有参考资料,没有现成教具……但有了前面几年的探索,这届学生参加临海市英语能力竞赛,几乎包揽竞赛的特等奖、一等奖,所有15位参赛同学全部获奖,最低二等奖,学生参加中考班级英语平均分达99.18分(满分100分)。 因学校领导要求,1997年我担任高中英语教学,继续开展引进教材的教学试验工作,仍然坚持让学生做课前五分钟的Daily Report(值日报告),用英语报告学生自己课外所见所闻所读。尽管高考没有英语口试,但秉持“全人教育”的教育思想,跳出英语学科,站在更高的一个位置,来培育学生,这也是我们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所要求的。这样的“乐行”一直坚持到高三,不仅没有减弱学生学习兴趣,更是学生参加台州高中英语能力竞赛多人获二、三等奖,创下了学校高中英语竞赛的好成绩。两班学生英语高考成绩超省平均三十余分。 “乐行”不仅在课堂教学实践,更体现在将课堂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工作上,也是“行动研究”的具体内容阐释,即学习——思考——实践——思考——升华。课堂教学时,我们会遇到不同问题,这时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方案,然后去实践、总结和升华,形成“问题——实践——升华”的“乐行”路子。 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主持的五项成果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就是“乐行”的礼物。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没有实践,理论会空白乏力,反过来亦是如此。没有总结升华,也就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也就不能达成我们个人专业的成长。 总而言之,我们只要认真学习,勤加思考,乐于行动,实践探索,钻研教学,研究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琢磨英语学习方法,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升才能水到渠成,学生的英语素养才能提升。 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好学的、善思的、乐行的。这就是我今天下午跟大家分享的,优秀老师应该“勤学、善思、乐行”。 最后与各位老师共勉: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投身教育研究,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尊重同行老师,在借鉴合作中完善自己。 祝愿各位,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能够形成自己独有的人格魅力。 感谢大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