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信息 > 动态信息

市教师教育院开展读书沙龙活动

信息来源: 教师教育院 发布时间: 2022-04-21 11:31 浏览次数:

近日,市教师教育院组织开展“啃读经典”部门读书沙龙,秘书处、组织处、机关党委的相关同志参与啃读交流。

大家重点围绕《我的教育信条》第二部分教育哲学中的“我的教育信条”开展啃读。首先大家观看了小视频《杜威所处的时代》,知人论世、全面了解。然后重点就杜威经典理论“教育即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碰撞思想的火花,在彼此追问、互答、质疑的交锋中,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现场气氛热烈,啃读意犹未尽。

大家认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可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一是从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目的去思考。杜威思想的产生基于他对于当时社会发展症结及教育现状的批判性理解。当时,人们的学习和教育被功利价值取向所裹挟,而与个人精神的内在需求相左,容易导致“人格分裂”。联系第一章“兴趣”的理解,好的教育一定是能实现人的自我认同和生命完整,只有坚持“教育即生活”,把生活引入教育,使人的所有学习不与生活分裂、异化,才能达到这种认同与完整,实现人的身心合一。

二是从教育的社会意义去思考。杜威认为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活动的能力。不论什么时代,教育的最终目的指向一个人的幸福生活。杜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认识到可以通过教育改造社会并亲身创办实验学校,只有当教育植根于生活,孕育于社会的时候,所培养的人才能突破“小我”,成就“大我”,才能成为一个改造社会、引领社会的大公民。

三是从教育的方法去思考。杜威倡导“做中学”,只有把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才能在生机勃勃的生活中交往、实践、探究,成为健全的、具有创造性能力的人。其中,如何去协调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的关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杜威的实验很有借鉴意义,他认为学校生活是家庭生活的延伸,学校课程是需要和真实的生活相结合的,如在实验学校中开设的烹调、缝纫、手工等生活课程。

啃读经典,反思教育。大家还围绕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探讨了如何基于“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和方法走进学生,就如何实现人的自然生长及社会价值之间的平衡,成就生命幸福的教育踊跃发言,出谋划策。

市教师教育院负责人就“啃读杜威的教育信条的意义”作小结分享:一是为了以爱育爱,播下爱的种子,教会学生去爱。回顾教师教育院这五年推荐共读的所有经典,都是为了养成教育者爱的专业能力,持续建立爱的信条。学习杜威的思想,其中有一条就是要理解专业的爱是要毫无条件地、彻底地按照学生的兴趣来开展教育教学,因为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征兆,兴趣背后的能力必须被关注被促进。教育者只有遵循能力的生长规律,才能让孩子们摆脱“分裂”的生命状态,学会爱生活、爱他人、爱自己,既有爱的能力,又有爱的兴趣。二是为了让学习变得有意义,让学习真正发生。孩子在校园中的生活就是在学习中度过的,如果学习没有意义,那么他们的生活就没有意义。杜威通过他的教育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意义就在于所有的学习内容和我、和我的生活有关;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做中学,是在问题情境下的发现、合作、探究和运用,而这种探究式教育的价值基点又正是立足于对个体兴趣、能力和价值的尊重。

“走进经典”是全市校本研训的灵魂项目,也是台州市教师教育院致力推进建设的品牌项目。而“啃读经典”是“走进经典”的进一步深入,是更加深度、更加系统、更加专一的学习形式,按照“最好的教育是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的理念,坚持身体力行,坚持把推荐给教师学习的经典自己先学一步,坚持把“啃读经典”读书沙龙作为部门的常规学习项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