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研信息

焕发劳动激情 助力"双减"落地

信息来源: 教育教学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22-04-11 08:36 浏览次数:

       “双减”背景下,台州市三十余所省、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学校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区域教育资源优势,在3月份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有滋味的劳动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多元理念下的新劳动教育课程,探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契机。

        主题一:生产劳动篇

       1、非遗进校园,知行结合传匠心

       台州民风淳厚,学风兴盛,是中国和合文化之乡。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台州先民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3月10日,台州市非遗馆的工作人员潘巧丹、徐晓晓两位老师走进台州市学院路小学二(14)班,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别具一格的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讲座老师通过现场教学,重点介绍了手工扎染技艺的制作工艺、工序,把经验技巧都一一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纷纷拿起纱、线、绳等工具,通过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很快,一个个极具创意与童真的作品便出现在孩子们手中,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对非遗文化技艺的兴趣。通过此次活动,老师和孩子们加深了对非遗的认知,更加亲近非遗、欣赏非遗、热爱非遗,从而有意识地保护非遗、传播非遗文化。

       2、“船”承文化,聆听“船”说

       海洋装备是航运发展的基础。船,作为海上航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其发展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过程。为丰富学生的海洋文化劳动知识,培养其合作能力,感受家乡产业魅力。3月2日,三门县港南小学一至六年级的海洋文化爱好者,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前往位于三门县健跳镇的台州海滨船舶修造厂,开启探密海洋研学之旅。在船厂谢工程师的全程陪同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船的原理、构造、维护保养等相关知识。研学过程中,同学们一边参观一边聆听,兴致盎然。研学活动一结束,同学们就将今天在船厂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在研学手册上,也记录在自己的心中。这是他们成长道路上一段特殊而美好的学习经历。通过本次研学旅行活动,学生充分了解了船的发展史,初步感受到浩瀚的船文化,对船的探究欲望日渐浓厚。多学科联动的研学活动,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创新精神,使学生体验到学科融合的乐趣。

       主题二:服务性劳动篇

       1、传承雷锋精神,弘扬志愿服务理念

       温岭市城南小学携手“豪成”儿童之家,开展“薪火相传,争做小雷锋”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本次活动将植树环保行为与学雷锋互动有机结合起来,在“田缘书乡”实践基地里,志愿者们和少先队员们个个热情高涨,干劲干足。

       植树过程中,志愿者们挖坑、培土、敲实,每一道工序大家都做得认真仔细,确保种植一株、成活一株。少先队员们在活动中学习榜样事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在志愿服务中锻炼成长,传递文明。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少先队员们为义工老师们送上最美的鲜花,表达自己的敬意与祝福。将自己种植、采摘的蔬菜和亲手烘焙的点心送到村里的孤寡老人手中,并和老人们聊天、谈心,通过深入村居、亲身体验,增进了学生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精神,为社会和谐温暖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2、直播卖蛋闹元宵,齐心协力乐淘淘

       玉环龙溪中心小学开展了直播预售陶园蛋的线上活动,该活动也是龙溪小学公众号的直播首秀,而完成此次活动的主要成员是来自四五六年级的龙小学子们。活动筹备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多次开会,老师们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同学们自主讨论活动方案,撰写主播稿,不断完善细节,熟悉直播设备。 

       在直播中,大家首先欣赏到的是龙溪中心小学美丽的校园。接着由主播王鹏凯带大家领略了陶园的风光,在吉祥物“虎墩墩”的引领下进入灵溪讲堂进行直播。紧接着由主播王鹏凯和陈子萌,向直播间的观众们介绍了我们陶园鸡鸭鹅的幸福小日子和陶园蛋的优势。两位主播,分两次预售了10份蛋。直播间的观众们很热情,预售链接一上,几乎秒光。

       此次活动,从拍摄到导播再到后台管理全程由学生自主实施。在直播结束后,还召开了总结会议。会议中,团队成员互谈感受,总结经验教训。大家都说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

       主题三:生活劳动篇

       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台州市学院路小学一直坚持“每学期让学生学会一道菜、六年让学生学会一桌菜”的要求。学校通过开设家政教室,由家长志愿者和学校教师授课,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学习烧好一道菜。家政课堂是一项源自我们生活中的课程,能够丰富劳动教育,让学生们在劳动实践中健康成长。通过学习一些生活中的小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懂生活,爱生活,从而更会生活,更会创造生活!所有的喜悦莫过于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2、谁是“生活技能王”

       椒江区洪家中心校结合学校六年级劳动教育清单,因地制宜开展“生活技能王”竞赛活动,旨在培养孩子们动手、动脑与生活实践能力,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主意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搭账篷比赛与烧竹筒饭是学校开展的常态化劳动实践之一。搭帐篷比赛不仅比拼搭的速度,还要比整齐度。竹筒饭的烧制,对配料、火候控制和烧制时间要求严格,若有一步没做好,就不能烧出一筒好的竹筒饭。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不断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3、整理书包比赛

      天台县赤城二小也开展生活技能大赛——一二年级整理书包比赛。此次比赛,分一年级和二年级两组同时进行,一二年级同学全员参与。比赛以哨声为令,要求各班同学在2分钟内将抽屉和书包里的所有学习用品进行整理。比赛中,大部分选手按要求提前整理好书包并向裁判老师举手示意。裁判们则根据同学们的整理速度、整齐度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现场打分,再根据各班得分率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有趣的书包整理比赛,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时间意识和任务意识,让他们在反复练习中掌握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整理书包活动已融入二小聪慧少年们的日常良好的生活习惯!

       劳动是丰盈生活的泉源。我市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基地作用,优化教育生态,行之有效地将劳动精神、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内化践行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习惯中,焕发劳动激情,丰富劳动体验。"双减"之下,实施好劳动教育,就是为构建五育融合,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助力,为孩子们的成长赋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