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信息 > 动态信息

浙江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台州汇聚力量共建“幸福教育”

信息来源: 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1-07-13 15:36 浏览次数:

近日,浙江教育报推出《献礼建党百年 展浙江教育窗口》栏目,在7月12日头版头条和2版专版报道《台州:汇聚力量共建“幸福教育”》等内容。原文如下:


一、头版

台 州:汇聚力量共建“幸福教育”


教育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1.3亿元;241家学校结成城乡教育共同体;208家学校食堂智能“阳光厨房”顺利推进……

刚刚过去的上半年,台州的不少幸福教育民生实事都顺利落地。今年是台州的“幸福教育推进年”。这些教育民生实事都出自年初规划的“幸福教育十件事”。这十件事涵盖推进教育补短提质、助力乡村教育振兴、聚焦初中补短提质、开展职教培优、提升老年教育品质等多方面。台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黄人川介绍,这十件事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教育升级版,都是事关学校、师生的大事要事或“关键小事”,与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密切相关。

十件事的背后是台州推进幸福教育的宏大蓝图。台州市于2020年初正式启动“幸福教育”建设。黄人川告诉记者,“幸福教育”倡导的是一种理念和愿景,旨在通过教育实现人对幸福的追求并在追求中获得幸福,培养人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理解幸福的能力,为人的一生幸福奠基。“幸福教育”如何落地?黄人川表示,“幸福教育”的核心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其主载体是“幸福学校”。“教师职业幸福是幸福教育的源泉,学生幸福是幸福教育追求的结果。”黄人川说。

台州启动“幸福教育”以来,教育系统内部初步形成相关共识,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完成,课后托管、弹性上学等服务全面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义务教育招生等治理项目得到优化,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规划中小学进校园活动等惠师惠生举措落实,还涌现出台州一中日新园等践行幸福教育理念标杆学校、天台县石梁学校等一批乡村名校。

今年,台州市将开展幸福学校、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引导学校践行“幸福教育”理念,打造一批标杆学校;为提升教师幸福感,在待遇水平、评职评优、减轻负担等方面发力;在学生幸福感方面,大力推动家校共育提档升级,落实五项管理,围绕“垦荒精神立心”打造育人品牌,引导学生做精神上的幸福人;加强社会沟通,推动依法治理,持续改善教育生态,减少社会焦虑。

为促进“幸福教育”深入落地,台州除了决心重点办好作为“幸福教育”重要载体和标志性成果的十件事,还同步推进了以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特殊教育全程守护、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为主题的六大改革行动。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台州将以提高幸福教育辨识度为主线,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推动教育发展水平跻身全省第二方阵。在此期间,将谋划实施重大教育项目600个,完成项目投资500亿元;创建100所省现代化学校和100所幸福学校;学前教育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0%,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实现全覆盖。


二、2版专版

奏响教育“幸福交响曲”,台州凝心聚力推动“教师乐教 学生乐学”


天台县石梁镇是浙江省海拔最高的建制镇。“送孩子下山读书”曾是山区居民的一贯做法。现如今,镇上的石梁学校越办越好,不仅迎来了生源“回流”,甚至还吸引山下的学生“上山求学”。“乡村名校建设启动以来,近两年学校变化很大,硬件设施修葺、操场新建、定制公交开通,还和县里的老牌学校结成了教育共同体,教学质量提高很快。” 石梁学校校长褚天龙高兴地说。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寄托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幸福教育”理念在台州落地以来,乡村学校办出自信、教育资源更加均衡、教师职业幸福感不断增强、学生个性化发展享有充足空间……“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社会乐助”的理想教育图景正在台州这座曾五度入选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中不断具象化。


资源优化,成就幸福学校


一到体育大课间,台州学院椒江附属中学的学生们就成了体育场上的“主角”。不仅人人都活动起来,大家还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中考体育项目,组织起各类竞赛。校园里的满满活力,还要从学校与台州市白云中学结对帮扶说起。台院椒江附中执行校长徐碧江说,“结对后,我们吸取了白云中学阳光体健的育人理念,精心组织了各年级学生的体育活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

浙江实施“初中崛起”工程以来,台州市教育局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提出了“初中崛起·幸福学校”创建工作。推进初中学校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就是其中举措之一。“我们要结成的是深度融合的共同体,两校同班子、同管理、同提升。”白云中学校长王楚阳介绍,共同体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两校互动共生、共同发展。以体育工作为抓手促进学校理念融合,就是两所学校在共同体建设上迈出的第一步。

除了探索教育共同体,增加教育投入、创新相关机制也是改变薄弱学校面貌的抓手。2020年7月,按公办同质标准建设的椒江区文昌第一小学正式面向新台州人随迁子女招生。这所学校相比当地原有的民办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费用更低、教学质量更优,因而受到欢迎。文昌一小在机制建设上探出了一条新路:它由椒江区社会事业发展集团投资运营,台州市椒江区海门小学托管,采用企建、民营、公管模式。“我们希望让随迁子女有书读,有好的教学环境,享受到和公办学校同等质量的教学资源。”文昌一小校长董德平已有40余年教龄,从公办学校来到文昌一小任教后,他的心便紧紧围绕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群体,希望发挥更多光和热。接下来,采用同样模式的文昌二小、三小、四小也将陆续开办,接纳更多适龄儿童。根据台州市随迁子女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到2023年年底,全市共拟新建小学16所、初中4所,让新台州人能更安心地留在台州发展。

在城区之外,乡村名校建设也进入了新发展阶段。2019年起,天台县以点带面,建立起“东南西北”四大教育板块,以8所乡村学校为龙头,以石梁学校为首个试点学校,通过强师资、促共建、优课改等措施,带动县域乡村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成立的台州市乡村名校建设研究联盟则通过团队帮扶、项目攻关、联合教研、质量监测等方式,一校一策,助推全市乡村教育全面振兴。在政策支持下,石梁学校与天台县实验小学、赤城中学组成教育共同体,并有7位骨干教师组团前来支教。不仅实现了师资互融互通,也为学生们带来了更好的学习体验。褚天龙介绍,学校现在共有138名学生,比去年增加37名,同比增幅高达36.6%。学校也逐渐形成一套“家文化”课程体系,滋养山区孩子的爱国情怀、鼓励他们树立远大志向。“乡村学校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现在乡村也有底气建出名校。” 褚天龙说。


  关心关爱,成就幸福教师


新建16家市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印发并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启动建立“走进经典”教育家书院、评定首批4家中小学师德教育基地……2020年以来,台州市在教师工作方面举措不断。

“教师职业幸福是幸福教育的源泉。”台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黄人川认为,没有幸福教师就没有幸福学生,也就没有幸福教育。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既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台州市第一中学,教师的幸福感被校方摆在了重要位置。校长邱小方告诉记者,学校建立了师徒结对、长青工程、后浪计划等机制,让年轻教师茁壮成长,临近退休教师永葆活力。“我们还开展有‘教师幸福生活’系列活动,如教师节表彰、春秋游活动、体育兴趣活动,丰富教师们的课余生活。” 邱小方说。对台州一中的教师来说,每年的教师节都格外隆重。“除了一些省市级的荣誉,学校还会自主评出十佳班主任、十大新秀、十大中坚等荣誉称号,并给教师们一一送上鲜花。”来校六年的英语教师黄凌辰表示。

乡村名校的崛起也离不开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去年4月来到石梁学校支教的特级教师杨淑娉介绍,目前石梁学校已形成多平台、多任务、多支撑的教师发展“666”模式,通过一师一优课、一周一沙龙的活动,提升教师们的专业内涵。每学期,石梁学校的教师们都会精心打造一堂属于自己的代表课。教师之间会相互评比,学校还邀请专家进行点评,提升课堂的含金量。每周,学校还会组织定期定点的读书会,鼓励教师积极阅读,丰富素养。“教师们变得主动了,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杨淑娉说,去年,石梁学校获得中小学教师论文评比市级一等奖1个,市级课题优秀结题2个,还有两个教学案例被评为省级教学典型案例。

要增强教师的幸福感,还要努力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减轻负担。台州一方面出台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并全市域实现义务教育在编教师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全市普通高中高级职称评审权全部下放学校、实现自主评聘;另一方面,以“县管校聘”为抓手,打破校长教师交流体制障碍,将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和生活待遇等政策向农村学校倾斜,切实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

今年作为“幸福教育”的推进年,台州市教育局也提出,将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加强关心关爱工作四个方面切入,优化教师专业成长生态,并通过教师培训、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工资收入保障等多方面,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呵护成长,成就幸福学生


“各位家长,还记得自己看过的第一本图画书吗?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在最近举行的台州市中心幼儿园中班家长学校暨家委会授牌仪式上,园长陈未娅通过发问,引发了大家对亲子共读的思考。每当幼儿园举办活动时,陈未娅总会认真地与家长们探讨亲子成长,努力实现家园共育。

被孩子们亲切称为“蝴蝶夫人”的陈未娅,早已成为孩子和家长们的好朋友。她对幸福教育的理解,既体现在每一场活动中,也体现在园内的每一寸空间:楼梯贴上不同的颜色标签,示意孩子们正确行走;走廊上布置有许多兴趣天地,见证着孩子们学习成长……“希望孩子们对幼儿园产生归属感,在这里获得善良、真诚、勇敢等美好的品质。通过每一次仪式、活动为孩子们带去成就感和爱。”陈未娅说。

在台州一中,身为校长的邱小方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他利用午休和晚自修时间,与学生开展一对一“校长谈心”。活动开展后,800多名高三学生都成了邱小方办公室里的“座上宾”。不少人的“心结”因此被打开、焦虑得到疏解,和家长、教师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许多。

“教育就是一颗心捂热另一颗心,我们的教学理念是立足学生一辈子的成长,而好的成长需要校园、家庭、全社会共同努力。”邱小方说,现在,学生们在贴吧里称一中是个“许愿的好地方”,因为他们感受到了被认可和被尊重的幸福。“学校对我们提出来的建议很重视,从食堂餐饮到小卖部的进货,点点滴滴都因学生的呼声而改变。”高二(1)班学生马戈穹告诉记者。

在“幸福教育”理念中,学生幸福是幸福教育追求的目标。台州市教育局坚持从校园文化、课程体系、幸福课堂等方面下功夫,激励引导一大批学校立足实际践行幸福教育理念,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椒江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便是其中之一。

近两年,椒江区职业中专聚焦课改、创业创新,大力弘扬垦荒精神,积极打造“牛文化”校园文化工程,增强学校吸引力,提升学生幸福感。“现阶段学校在尝试采用分层走班模式,更好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同时还开展了百名教师进车间、百名技师进学校的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企业需求,学习更实用的知识;社团活动也很丰富,我们让学生管理学生,为的是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沟通意识和服务意识。”在校长郭文彬的眼里,职校学生也一样能够大放光彩,走上更大的舞台。

2019年12月,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落下帷幕。椒江职业中专的参赛项目“壹枳独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新生态”以第一名的成绩斩获一等奖。提及这段经历,指导教师王凌竹察觉到,通过比赛,学生们不仅能力增强了,也更自信、更有责任感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