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信息 > 动态信息

三门县教育局“三个坚持”推进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信息来源: 县市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1-05-12 17:42 浏览次数:

      近年来,三门县教育局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构建整体联动、融合共生的劳动教育模式。

      一是坚持目标引领以劳育人。局机关及各学校均成立新时代劳动教育领导小组,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实施分层教育,打造学前教育阶段以游戏活动、感知劳动为主,小学阶段以行为培养、体验劳动为主,中学阶段以知识学习、掌握劳动技能为主的递进式教育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坚持文化浸润以劳增智。各学校持续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室建设,推出亭旁镇中心小学亭山农业实践基地、三门中学创客空间制作基地、英华外国语学校甘翠园、县实验学校蔬香园等一批校内特色劳动教育基地。多所学校深入挖掘本土地域文化特色,结合现有资源与学生实际需求,从果蔬种植、志愿服务、职业教育等维度出发,推出《农业与农艺》《美食与文化》等一系列特色校本课程,开展了 “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活动、“最美”主题劳动教育活动等多项活动,积极探索集实践性、体验型、探究性为一体的劳动教育新样态。

       三是坚持志愿服务以劳树德。县域内各校积极行动,通过开展国旗下讲话、组织主题班会课、布置宣传橱窗等形式将保护环境、乐于助人等文明意识厚植于学生们的心田,造浓志愿服务氛围。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环保公益实践,在活动中整治校园周边区域存在的“乱堆放”现象,用辛勤的劳动提升家乡颜值,受到了过往行人的一致好评。

     三所学校主要做法:

      三门县实验学校建立了“蔬香园”劳动实践基地,内设果园园艺实践区、蔬菜种植实践区、花卉种植实践区等三大实践区域。学校以“蔬香园文化劳动实践”为载体,围绕种子、土壤、栽培、养料、灌溉、气候6个主题,开发了基于传统课堂的主题式STEAM理念的“蔬香园”课程,引导学生在劳作中开阔视野、提升道德素养,掌握基本的果蔬知识与栽培技能,在参与、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三门县亭旁镇中心小学以“农耕文化”为劳动教育特色,为每个班级开辟了种植园地,每月设立劳动周,推出“秋收之喜,爱在谷粒”主题实践活动、茶文化研学等系列活动。在校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与农作物生长调查研究,通过倾听讲解、细致观察、动手操作等方式熟知常见果蔬的生长规律和栽培要点,还可以在活动中记录观察笔记、绘制植物美图、创作田园小诗等,将播种的期待、耕作的辛劳和丰收的快乐融入探究学习之中,体验劳动创造的魅力。

      三门县英华外国语学校在校园内开垦了两亩名为“甘翠园”的科学种植基地,明确班级责任田,把劳动教育与STEAM课程整合起来,要求每班每周开设一节劳动教育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创新思想,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科学实践平台。在有经验的老农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开展翻土、播种、管理、观察、收获等实践活动,实现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亲历劳动的艰辛与光荣。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