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城关一中、城北学校等3所学校“减负提质”有载体、重实效|双减学校在行动⑥ |
||||
|
||||
本期展示玉环3所学校的经验做法。玉环市城关一中巧用“三化”解析法层层联动、城北学校创新课后服务“1+1+X”模式、环山小学天河路校区聚焦作业管理改革的经验做法,是玉环学校扎实落实“双减”政策的一个缩影,值得全市学校学习借鉴。3所学校有一个共同特点:锚定目标,细节入手,以点带面,扎实推进,长效巩固,切实构建起了校内减负提质新格局。为他们点个赞! 壹 巧用“三化”解析法,答好“双减”重难题 玉环市城关第一初级中学 为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积极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玉环市城关第一初级中学结合校情实际,完善顶层设计,从课堂增效、作业管理、课后服务等多个层面联动发力,尽力答好“双减”重难题。 01强化师德建设 树育人正气 开好一场“共识会”。为了全面准确把握“双减”要义,更好达成“双减”共识,学校召开全体教师“双减”工作会议,传达相关文件精神,部署相关工作任务,让“双减”政策入心入脑入行。此外,分别召开教研备课组长会议、行政扩大会议等,对“双减”背景下的分层教学、分层作业设计、课外拓展性课程等做了规划安排,并就作业控制、资料征订、夜自修托管服务等方案进行协商,制定并完善《夜自修托管教师下班管理制度》、《夜自修值班教师工作职责》等。 签好一份“承诺书”。学校与责任科室、科任教师签订了《城关一中师德承诺书》《城关一中严禁违规带生私教承诺书》《城关一中任课教师安全目标责任书》等承诺书,把六个严禁和十项准则等要求落到实处,并以此规范教师行为,恪守职业道德,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优化育人理念,坚守心灵净土。 送好一封“家长信”。为了解不同对象对课后服务的理想需求,争取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最大支持,学校通过线上问卷、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了充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就学生睡眠管理、手机管理、托管实施等方面拟定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玉环市城关第一初级中学学生课后服务告家长书》,发送至每位家长;还借助微信公众号,推广《“双减”之下,家长应该念好“七条经”》,助其转变成才观念,逐步成为学校“双减”的同盟军。 02深化精准教学 提品质效率 推动“品质课堂”扎根。以“校本研修”为抓手,全员参与,主题引领,进一步提升常态课的教学品质;以“学科工作室”为依托,师傅传帮带,徒弟力修行,实现青年教师的课堂扎根;以“技能大比武”为契机,以赛促研,以研促教,打造各学科的精品课堂。 实施“品质作业”管理。制定并出台《城关一中作业公示制度》、《作业管理指导性办法》等文件,明确要求,规范行为,以制度形式保障“提质量”、“减负担”两手抓。布置分层作业,实施总量监控。要求备课组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有梯度的品质作业,此外,各班作业监督员如实填写《城关一中分层作业清单》,每周一报,对作业数量和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反馈调整。优化作业设计,创新作业形式。提倡各备课组以试题研究为基础,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结合性作业,创设搭建项目化学习平台,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加强“品质教研”建设。以“单周备课,双周教研”为主旋律,固定时间地点,夯实备课环节,提升教师教材解读、课堂架构等能力。瞄准中考真题,紧扣试题研究,形成校本题库,以教研形式推动分层作业长效机制建立。利用公开课、研讨课、比赛课等磨课过程,逐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的精准度、有效性。 03优化课后服务 拓学习空间 加强体育运动。通过全校激情跑操、体能素质训练等多种形式,保障“大课间活动”。此外,通过“课外活动课”,鼓励学生在一天的学习后走出教室,开展趣味多样的“室外班本”体育活动。与此同时,一年一度“体育嘉年华”等大型活动的举行,在全校营造了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推动了体育运动的长效运行。 丰富社团活动。学校将校本课程研发、特色课程改革、社团矩阵建设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相结合,开设丰富多彩的拓展性课程,涉及人文艺术、数理科技、生命健康等多个类别,如“悦音合唱团”“翩翩起舞”“机器人模型”“编程”“舒心坊”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实行走班教学,实现全面发展。 保障课外阅读。根据各年级学生的智力和认知发展水平情况,在阅读指定书目的前提之下,各备课组提供补充阅读参考书目,要求学生利用好空闲时间,广泛阅读,保证每年额外阅读书目达15本以上。同时,为了保障课外阅读的有效落实,学校特举行“亲子阅读”“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促成课外阅读、经典诵读、语言表达等有机整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贰 创新课后服务“1+1+X”模式 提升“双减”满意度 玉环市城北学校 玉环市城北学校高度重视“双减”工作,聚焦“双减”群众满意度和学生获得感提升,创新建立课后服务“1+1+X”模式,在放学时间设置、课程体系完善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为家长、学生、教师减负提供有效路径,构筑起校内课后服务优化新格局。 01设置“1+1+X”放学模式 解决家长接送难题 充分考虑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设置放学接送“1+1+X”管理模式。第一个“1”指的是“正常放学时间”,未参与课后晚托的学生在这一时间段按时回家;第二个“1”指的是“托管学生放学时间”,在托管时间内确保当天的家庭作业能在校保质保量完成,解决家长后顾之忧。“X”指弹性接送时间,设立候接室,根据家长当天工作情况,或延后或提前接送学生。 02建设“1+1+X”课程体系 充实学生校内生活 在保证课后服务时间的基础上,学校积极探索拓宽课后服务项目,以课后服务课程完善为目标,打造“1+1+X”晚托课程。第一个“1”指的是“学生自主作业”;第二个“1”指的是“课外阅读书和体育活动”,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另外安排一定时间的室外体育锻炼课,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做到“体魄强基”;“X”指拓展性课程,开设各类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可操作性、有吸引力的课程,有科创、体竞、美艺三大类多个项目供学生选学。每周开设两次社团拓展性课程,每名学生都可自由选择至少一门社团课,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2021年6月,该校获评玉环市2020学年校内托管服务十佳学校。 03组建“1+1+X”师资队伍 提升教师参与度 根据课后服务课程开设和学生管理需要,学校采用统筹安排、自主报名和外聘师资等方式组建“1+1+X”课后服务师资团队。第一个“1”指的是值日教师,安排校领导、中层担任值日组长,负责当日课后服务全面管理;第二个“1”指的是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负责具体实施学生自主作业、课外阅读、体育锻炼管理及拓展性课程开设;“X”指外聘的编程、拉丁舞、足球等校外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托管内容。 叁 以作业管理改革撬动校内减负增效 环山小学天河路校区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环山小学天河路校区立足作业管理改革,系统改进备课、教学、批改三大环节,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助推办学质量提升。 01以“作业优化”为驱动 推动备课从流程梳理到任务设计转型 一是实现备课先备作业。要求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分析学生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更要分析学生学习重难点的知识基础和能力要素,从而设计学习任务和配套作业,让全体学生在自主作业中开展体验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备课实效。 二是实现教师先做作业。无论是课内作业还是课外作业,要求教师先做一遍,从中发现作业内容和形式不恰当或不正确的地方,做到及时解释修正。教师体验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进一步确保作业的精简和精选,不断优化作业设计,在作业控量的基础上,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和教师作业指导的针对性。 02 以“课堂优化”为驱动 推动教学从讲到练转型 一是设置课堂前置性5分钟“小作业”。利用每节课的前5分钟,落实教学中的某一知识点或发展学生的某一项技能。如语文课课前安排听写训练或朗读“小作业”,数学课课前安排计算和口算“小作业”,音乐课课前安排视唱练耳“小作业”等。 二是设置课堂巩固性10分钟“随堂练”。明确每节课必须留出10分钟左右时间进行“随堂”有效练习,确保“把最难的问题解决在课堂中”,提高作业完成质量。 03以“管理优化”为驱动 推动批改从关注表象到深究本质转型 一是建立学生错题全周期跟踪体系。把关注学生的错题作为重要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整理、原因分析,形成校内“针对性教学”班本资源。加强对学生错题的后续指导,针对学生易错点不断改进教学,切实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 二是建立作业质量全流程考评体系。设立校内作业公示制度、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作业检查制度,促进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的规范化。要求作业全收全改,批改正确率高,不得出现错批、漏批;批改作业不能只看结果,必须完整阅读学生解题和书写的全过程,并合理科学利用作业调整教学方式。同时,将教师落实作业管理相关规定纳入教学考核,确保形成从紧从严的作业管理模式,为校内减负增效提供有力保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