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信息 > 动态信息

仙居实验小学、仙居一小等4所学校落实"双减"不折不扣、有声有色丨双减学校在行动⑧

信息来源: 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1-11-04 08:34 浏览次数:

本期展示仙居4所学校的经验做法。仙居县实验小学“深度阅读、行动学习、服务提质、家校联动”;仙居县第一小学“五措并举减负提质”;仙居县横溪镇中心小学“6543”行动;仙居县广严学校“定制、公示、评价、检查”闭环作业管理等做法,是仙居学校扎实落实“双减”政策的一个缩影,值得全市学校学习借鉴。这4所学校“双减”工作的共同特点:作业减量提质、课后服务增温、家校联动升级、学习路径多元,为他们点赞!

空间释放 学校主导

家校协同 多元发展

仙居县实验小学

“双减”是教育的深度变革,是社会的综合治理,减负,关键在减出学生成长的空间。仙居县实验小学重新架构学校的课程体系,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以“空间释放,学校主导,家校协同”奏响了“双减”和谐的乐章,开启学生成长新的旅程。

01深度阅读,悦出学生快乐成长园

阅读是学习方式变革的关键,是学生学习力生成的根本。学校以深度阅读为“双减”的根本措施,建构了系统的“阅读+”课程体系。

“73号文学社”。成立学生的阅读、写作组织,以点带面,以优秀学生带动全校浓厚的阅读氛围,让阅读成为学生习惯,成为学生课余的主要方式。

“周末读书吧”。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定期组织学生聊书,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课余时间走向“悦读”时光。

“童话梦工厂”。全天候开放学校的阅览中心,组织学生有序进行草根性的课本剧、童话剧展演,从阅读走向深度的综合性演绎。

“73号出版社”。给学生模拟出书,出版第一本专著,组织新书销售发布、现场签名售书仪式。

02“行动学习”编织学生核心素养生长圈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通过“行动学习”培育学生的关键能力,优秀品格,实现学与做的一致,校内校外的融通,通过“行动学习”引导学生课余时间走进大自然,走向农村,走进生活,去实践、探索,让教育回归原点。

03服务提质,校园空间再赋能

学校充分整合资源,开放所有场馆、空间,提供学生优质的午托、晚托服务,开设五十个晚托课程超市,丰富多彩的课程超市,放飞孩子的七彩童心。

1. 课程超市。选班走课,师生双向选择,学校、家长、社会机构三方合作,以丰富的课程赋能学校空间

2.半小时作业时间。以“1+X”模式,满足学生的作业需求,一位坐班老师固定教室,X位学科教师轮流进行学科作业辅导,确保学生基本完成作业,会做作业。

3.开放所有空间。满足学生多样性需求。

04家校协同,绘制“双减”同心圆

“双减”形势下,家庭教育的作用将进一步突显,家长的教育能力提升,正确教育观的确立是关键。学校顺应需求,进一步推动家校共同体建设,成立家庭教育中心,开设“菜单式”家庭教育课程,开设“诊断式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坊”,开展百名教师进千家活动,形成家校合力、和谐的理想“双减”模式。

五措并举减负提质

让教育更有温度

仙居县第一小学

01构建研训团队,让教师发展有高度

学校构建了以项目团队组建教师校本发展新模式,开展各学科主题式阶段性研训活动,全面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打造有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也为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02深耕课堂阵地,让课堂教学有深度

1.将教学目标与作业对应,“耕”出教学设计的质量。学校教研团队从课堂教学的本质出发,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契合目标进行课堂教学与作业的设计,摸索“作业驱动式”的扎实的家常课堂。  

2.以作业驱动课堂教学,“耕”出课堂教学的效率。学校教研组重点研讨如何依托课后题、《课堂作业本》进行扩展、整合、创编,要求教师备好课后题,在课堂上有效落实好课内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载体或途径,而不是额外的负担。

03细化管理细则,让作业管理有力度

学校细化作业管理细则,通过教研组作业团队设计作业管理、作业公示和监测等制度,保证作业减量不减质。加强年级组集体研发作业设计:设计有“温度”的作业,尊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布置真正的“减量”作业,让学生的肩膀承托起更多的快乐;创新可实践的作业,将学习延展到生活实际中去。

04契合“五育”举措,让课后服务有维度

1.午托服务:精细有效管理  享受精神粮食

学校为孩子们设立了“老师讲坛”“学生讲坛”“作业整理”“拓展阅读”等午托服务项目。

2.晚托服务:丰富活动形式  促进全面发展

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为宗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作业辅导、阅读、体育、艺术、科创、社团活动等。

05凝聚家长力量,让校外生活有温度

校内生活井井有条,校外生活多姿多彩。“双减”之下,学校为学生制定了“课余生活大餐”,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自由和丰富,制作美食、亲近自然、体验劳动......同时,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心理咨询师云上交流等形式,加强对家庭养育的指导,以便共同做好学生的成长教育。

“6543”行动

落实“双减”助力“成长”

仙居县横溪镇中心小学

01“6”减学生“过重负担”

一减作业数量。严控书面作业时间;二减书包重量。严格执行“一科配一练”;三减监测次数。严控监测次数,探索素养展示;四减惩罚作业。严管布置惩罚性作业;五减挤占时间。不拖堂不占课,保证课间活动时间;六减无效作业。学生可免做认为不适合自己的作业。

02“5”提教师“核心技术”

1.质量导向的“家常课堂”。以“专家家常课引领、校长家常课示范、教师家常课铺开”三个层级对家常课展开全员研究。从“目标达成度、重难点聚焦度、学法渗透度、学生参与度、练习训练度”五个维度对家常课进行质量监测。

2.目标导向的“备课改进”。一是多维把握目标。明确学科素养、单元整体、单课学习、课时针对等目标。二是重视练习设计。每堂课确保10分钟以上的学生自主练习。三是实行“集体备、个性改”机制。时间有保证,过程有指导,全程有督查,结果有考核。

3.靶向针对的“作业管理”。一是作业严要求。抓好作业质量、时长、批改、督查等工作。二是作业有指导。教师全员培训,教研组长外出高端培训。三是作业校本化。组建团队,分工出题,团队审核,全员共享,建立校本作业资源库。

4.个性精准的“校本命题”。一是开展命题研究。换位考试独立命题,分组讨论确定重点,专家指导改进提升。二是推进命题实践。全员参与,团队把关,命题竞赛。

5.丰富优质的“校园托管”——作业辅导+阅读活动+体艺社团+拓展实践,丰富托管内容,优化托管质量。

03“4”加孩子“拓展课程”

1.加“家校运动任务”。规范校园体育课、丰富每日大课间,落实每日家庭20分钟运动打卡任务。

2.加“家校阅读项目”。以主题化、系列化、综合化、全员化的校园阅读节丰富阅读内涵,以阅读指导、交流、竞赛等项目激发阅读热情。形成“校园阅读链”——每天半小时、每周一节交流课——每月小剧场展示——每学期成果推广;落实“家庭阅读”——每天20分钟家庭阅读打卡。

3.加“综合探究课程”。基于“万物为教材,世界即课堂”理念,立足乡村特色资源,家校联动带领学生利用周末假期开启“万物生长课程”,开展“稻谷一生探寻、番薯变身记、杨梅全生命周期探寻、板栗味的中秋、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综合探究项目课程,提升学生探索自然、链接生活,深度学习的能力。   

4.加“艺术选修活动”。引导家长利用周末假期让学生参加艺术选修活动,使孩子发现自己兴趣,激发自我特长。

04“3”赋家庭“教育方法”

1.引家长“改观”。围绕“一年级始业教育课程,三年级成长转折课程,六年级青春萌动课程”开展家长学校,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2.给家长“赋能”。以“发展性课程菜单式选择”推进“家校共同体建设”,教师利用“习惯养成、心理辅导、阅读指导”等方面特长开发课程,为家长指导赋能。

3.促家长“用心”。家长走进校园,参与校园活动、万物课程实践、晚托服务、走进课堂……合力促成长。


作业闭环管理

奏响“双减”强音

仙居县广严学校

01闭环作业管理

“一”定制:定制《作业管理记录本》,记录作业设计(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作业设计)、批改记录(上交率、完成率、正确率、订正率)、批改反馈、批改反思全过程,形成作业闭环跟踪管理链。充分整合资源,开放所有场馆、空间,提供学生优质的午托、晚托服务,开设五十个晚托课程超市,丰富多彩的课程超市,放飞孩子的七彩童心。

“二”公示:作业采取双重公示制度,一是任科老师每天将作业记录本拍照发家长群,接受监督;二是设立班级作业督察员,每天在学校作业公示栏里对班级各科作业情况进行评价。由班主任统筹作业总时长,协调各科作业总量,教学督导组每天督查落实作业公示情况,做到及时反馈调控。

“三”评价:打破以往作业批改只分对错的单一评价方式,形成多维度评价,多主体评价、多载体评价的三面立体作业评价体系,实现作业激励反馈与有效落实。

多维度评价设计

“四”检查:学校建立“教师自查、备课组互查、教务处例查、督导组抽查”的四查管控制度,对作业记录本和批改四率进行跟踪检查,既监督教师作业布置的量,又保证落实学生作业的质,并将这个检查结果纳入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02设计创新作业

各学科组在集体备课中开展作业专题研讨,将常规性作业与主题作业相结合,精心设计校本作业、特色作业和创新作业,学科特色鲜明、样式丰富、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激发学生写作业的动力。

03提升服务品质

学校小学部午托人数达到50%,晚托达到85%;初中部午、晚托100%参与。合理利用课后托管时间,开展作业精准辅导、培优补差、拓展活动等课后服务“安心项目”,保证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实现“零书面作业”回家,缓解家长教育焦虑。

04开展自主实践

在通过晚托、夜自习清零书面作业后,学校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合理规划,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作业空间,伸展成长触角,让作业不仅有“知识味”,更有“生活味”。充分利用区域特色资源,设计手工制作、农田劳动、家务帮手等主题作业,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老爱幼、爱护自然的优良品质。如国庆期间,学校设计了以“幸福劳动,礼赞祖国”为主题的实践性“作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