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讲话文论

阮聪颖局长署名文章:《培育台州特色教育家型教师队伍》

信息来源: 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4-09-10 19:05 浏览次数:

2024年9月6日,《浙江教育报》刊登台州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阮聪颖署名文章《培育台州特色教育家型教师队伍》。原文如下:

台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教育家型师资培育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立体化布局、全方位施策,不断激活教育领域新质生产力,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筑牢队伍保障。

一、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师德直接关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台州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全过程,以有德之师,育有德之人。

一是把好队伍入口。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纳入教师聘用合同,在教师聘用工作中严格考察把关。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准入、招聘引进、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依法完善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和违反师德录入制度,以信息化、数字化平台赋能教师队伍治理。

二是突出育德实效。完善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做实“台州和合思政”育人工作品牌,通过榜样引领、实践教育、师生互动等形式,引导教师立德修身、潜心治教。加强师德教育平台建设,用好一批台州市中小学师德涵养基地、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基地、“走进经典教育家书院”,培养善于塑造学生品位、品行、品格的“大国良师”。

三是严格考核监督。建立教师从教行为负面清单、处理结果记录制度和师德违规通报制度,完善师德动态考核和年度综合评价。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严肃查处师德违规行为,开展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侵害学生身心健康等专项整治行动,打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二、强化改革创新第一动力

台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做到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抓好书记校长、班主任、教研员等关键队伍培优提质。

一是推进书记校长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深化党组织书记“双带头人”工程,推进名校长工作室建设,重点培养一批中青年优秀校长,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双优”的书记校长队伍。加强校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优选一支素质好、结构佳的年轻后备干部队伍,通过培训提升、挂职锻炼、跟岗培训等举措促进后备干部快速成才。

二是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健全“1+9”政策体系,以《台州市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为核心,优化落地举措,畅通班主任“准入、管理、激励”三大机制,形成“两配套制度、三交流平台、四提升方案”的配套支撑体系,做实班主任“思政铸魂、教育培训、梯队培养、科研创新、典型领航”五大工作品牌,扎实推进班主任队伍蓄势提能。

三是推进教研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县、校三级教研工作体系,健全教研员准入标准和动态退出机制,探索试行教师和教研员任职双向流动“旋转门”制度,探索建立教研员到上级机关锻炼、到基层教育部门和学校挂职、到横向部门交流等研修培养机制,建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研员队伍。

三、集聚教育人才第一资源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第一环节,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台州坚持完善政策体系,提升平台能级,发挥示范效应,推动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一是建强引才“磁场”。迭代升级“1+X”教育人才政策体系,用好《台州市教育人才(团队)引育实施细则》等5个配套实施细则和《台州市学科竞赛人才支持实施办法(试行)》等3个专项人才政策,深入推进教师职称评聘改革,提升区域教育人才发展环境的竞争力、美誉度,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和优秀青年教师等高素质群体的吸引力、聚合度。

二是厚植育才“沃土”。完善塔式本土教育人才培育体系,以高水平专业化校本研训夯实塔基,强化“走进经典”培文塑魂作用,提升全体教师专业素养;以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壮大塔身,示范引领骨干教师成长成才;以知名专家工作站(室)建设锻精塔尖,促进教育领军型人才不断涌现。

三是打造名师“雁阵”。实施卓越教育人才培养工程,遴选一批教师参加教育部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浙派名师培养对象等高端培训。实施“重点对象”培养工程,遴选一批“卓越名师、未来名师”、3~5年教龄“新锐教师”、名骨干乡村校长和教师开展培养培训。加大名优教师典型事迹选树宣传,利用“台州教育”等新媒体矩阵,扩大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省杰出教师、省师德楷模等先进代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抓好优质均衡发展第一要务

优质均衡发展是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台州坚持促进公平与提高质量并重,切实兜住底线、抬高底部,着力建设乡村名校、培育乡村名师,缩小城乡校际差距,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

一是推动“一体化”统筹。畅通城乡一体配置渠道,重点引导优秀人才向乡村学校流动,通过“县管校聘”、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等渠道完善交流轮岗机制,鼓励名师、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通过教共体、空中飞课等形式,助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二是开展“组团式”帮扶。实施“乡村教师发展特别支持计划”666行动,完善“名师+乡村学校”师资培育机制,扎根175所名师工作室乡村基地学校,搭建乡村好课评比交流提升平台,组建科研导师团和志愿者队伍,开展“百家千场”名师工作室送教活动,造就一批有理想、有思想、有作为的名骨干乡村校长和教师,辐射带动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三是发挥“银龄讲师”力量。充分挖掘优秀退休教师的政治优势、专业优势、经验优势,招募“银龄讲师”到农村、偏远义务教育学校发挥余热,做到政策上激励、待遇上保障、工作上支持,让他们成为农村学子的筑梦人、农村教师的引路人,有效缓解农村学校优秀师资薄弱和偏远地区学科结构矛盾等情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