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测教研科研
台州市第10届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大比武圆满结束
  • 日期: 2023- 09- 25 15: 58
  • 来源: 教育教学研究院
  • 浏览次数:
  • 字体:[ ]

为了加快我市高中历史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步伐,促进教师对新课标新课程的理解。台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于9月21-22日,在温岭市第二中学举办台州市第10届历史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各县市推荐的12位选手,从课堂展示、素养考试、教科研能力、辐射引领作用等方面进行竞技。来自各县市的教师代表70多人参加观摩。

9月21日上午,4位选手以《中外历史纲要(上)》12课《从明朝的建立到清军入关》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天台中学潘祖依老师设计在课堂导入部分,分别介绍了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对明朝的不同评价,制造认知冲突,以“明有无善治?”作为主线探究贯穿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这堂课的教学以《课程标准》为纲,以渗透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从明朝的中央和边疆治理两个角度探索明朝的政治智慧和失误。将明朝放在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纵向发展以及世界历史横向发展中进行客观比较,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和国际视野。

台州中学尤倩倩老师参赛的课题为《从典章制度变迁,看大明兴衰》。本课以《大明会典》的编修历程、体例结构及内容变化为线索,讲述明朝中枢机构的变迁、对外交往与民族政策。通过对明会典编修原因的探讨,体会“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的传统思想,感悟制度建设应因时损益、因地制宜。

仙居中学陈燕萍老师从澳门大三巴牌坊导入,以万历皇帝、张居正和秉笔太监之间的运行机制、永乐年间万国来朝设宴欢迎和戚继光在温岭抗倭三大场景串联,引出明朝政治制度的变与不变、对外交往的见与不见、边疆经略的稳与不稳三方面社会状况,最后将明朝历史放到世界历史的潮流中去,引导学生思考明朝面临危机的原因,进而达成国家治理应有世界视野的立意升华。

新桥中学王琰老师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首尾呼应,以全球视野下明朝的“内向”政策为主线,以“朱元璋的心理”“张居正的权势”“戚继光的英勇”“郑和的绝唱”为视角,引导学生以小见大深入理解明朝的内外政策。史料翔实,以学生为中心落实核心素养。

9月21日下午,4位选手以《中外历史纲要(上)》21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温岭中学陈佳浩老师试图打破汉族中心论和中原王朝中心论的影响,以“中国”疆域、制度、民族为明线,以“何以中国”为暗线,重点分析制度建设与国家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凸显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思考“何以中国”这一民族之问,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新河中学林佳瑶老师以俄语里“中国”的发音为“契丹”导入,以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夯实基础知识,以层级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充分运用系列历史地图,促使学生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重难点知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何以中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学海中学徐玥老师尝试了项目化学习的方式重新建构课堂,运用三个子项目重组教材,重点突出元朝的统治,略讲其他民族政权的形成过程和治理措施,详略得当。活动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与个别分享相结合,将该时期民族融合在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等各方面的表现一一呈现。项目化阶段性成果汇报紧扣高考题型,将家国情怀蕴含在其中。徐老师语言幽默、课堂氛围轻松,学生参与度高,是高中历史课堂的新尝试。

三门中学李一鸣老师的主题是“锤炼中国”,从“辽自认为中国”的故事导入,提问“何处是中国”,然后从辽夏金元时期的疆域拓展、制度糅合、民族交融三个方面讲述了少数民族政权锤炼“中国”的过程,总结出“中国”不单是地理概念,还表现在民族与文化上的认同,锤炼“中国”的历史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

9月22日上午,4位选手以《中外历史纲要(上)》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楚门中学郑灵巧老师以乾隆十二时辰为线索讲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繁荣。以卯正-辰初在同豫轩进早膳来引出清朝疆域奠定的相关内容,以巳正-酉初在养心殿处理公务来讲解君主专制的强化,以酉初-戌初在三希堂赏玩文物来引出清朝潜在的危机,以戌正-子初乾隆皇帝入眠来引出中西对比,引发学生思考。

三梅中学石晶晶老师这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追星入手,将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以“国设”的形式呈现,而其所蕴含的危机则是“国设”的坍塌。而追“星”的马戛尔尼对中国的认识即为本课线索。本课先从疆域之盛来统观盛世全局,再从制度入手细探盛世之因。而马戛尔尼的到访则带来中西方差异的对比,由此引导出盛世之下的危机。课题线索清晰,生动有趣。

黄岩二高王梦雅老师挖掘多种形式的史料,采用史料实证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认识康乾盛世。在疆域的时空剖析下、在中外的脉络对比中、在多种形式的史料互证里,她的课堂环环相扣,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最终在师生的精彩互动中突显了以多元洞察走出信息茧房的精神立意。

路桥中学汪哲雅老师以“盛与危”为本课主题,以“为何会出现乱象”以及“如何破除乱象”为主线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通过图片和史料的分析,认识到了清王朝在疆域奠定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面对世界形势巨变下出现的危机,提高了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等历史核心素养。

本次参赛选手的课堂教学展示精彩纷呈,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适切,较好地体现了参赛教师的教学水平。

各评委按预先拟定的评分规则、细则对各选手课堂表现、素养考试、教科研能力、辐射引领作用进行逐一评审,并当场公布评分结果。整个评审过程在公平 、公开、公正中进行,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