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秘书处工作 > 教育提质

百名校长谈教育 | 五育并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信息来源: 秘书处 发布时间: 2023-08-01 11:11 浏览次数:

编者按:为深入推进社会对教育评价改革的共识,构建家校社合力育人良好氛围,市教育局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百名校长谈教育”活动,共集育人智慧。本期推出“五育并举”篇,供各地各学校借鉴。

给艺术教育留一扇窗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我见

路桥区路桥街道实验小学  林彩珍

林彩珍,高级教师,路桥街道实验小学副校长,曾获台州市名教师称号,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5年,喜欢古典诗词,喜欢和学生一起侃诗人那些趣事。信奉: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孩子的成长不是只有分数,更有习惯、文明礼仪、艺术修养、劳动实践等核心素养的培育。“万般皆下品,惟有成绩高”的评价观念既违背了国家倡导的立德树人的理念,也违背了儿童的成长规律,只有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的评价行为观念,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孩子的成长是发展的、动态的,每一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学业和素质的目标与评价也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一年级打好“习惯基础”,落实“五常习惯”(文明习惯、自理习惯、安全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二至四年级应注重阅读的开展和艺术的培养,加强学生的文学和艺术熏陶;五、六年级则要侧重科学素养、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接触社会、自主学习。

“学科成绩评价”除等级制外,还得广泛采用“达标制或者合格制”,细化“体育素质”和“综合素质评价”,依学段逐渐增加细化评价内容,让家长清晰、准确、全面地了解孩子,把家长从分数的泥沼中拉出来。将学生的学业评价改成“达标+”评价,在保障孩子习惯养成、文化基础知识落实的前提下,腾出大量的时间花在体育锻炼、劳动实践、课外阅读和艺术熏陶上,给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留一扇自由呼吸的窗,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追逐艺术的无限天空。

以人为本,五育并举

——浅谈教育评价改革

路桥区金清镇实验小学  吴剑

吴剑,高级教师,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农村任教21年,担任校长11年。从普通老师到一校之长,他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让工作锋芒化为自带光芒。以“微笑教育,智慧成长”理念治校,为学校发展、师生提升殚思竭虑。

“双减政策”的推进,有效改变了唯分数评价的倾向,逐渐转变了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观念,但破除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思想还是任重道远。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的推进首要关注的是学校文化的建设。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的形象代言之一,更是一所学校的历史沉淀和底蕴所在。以丰富的学校文化育人,以多彩的文化活动育心。强化学校文化的引领作用,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凝聚广大师生的价值追求和共同愿景,进一步增强学校文化对师生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也需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新体系,从直观的教育评价(评价看得见与奖励拿得到)和科学的教育评价入手,深入推进“五育并举”,合理利用好网络和软件,把新技术引入新评价,打造科学有效的德智体美劳等多元评价体系,实时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让学生的进步看得见。树立榜样形象,充分发挥“校园明星”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文明向上的“追星”之风,宣扬“五育全馨”的榜样力量,激励学生勇立潮头,争先上榜。

生活即教育,有效的教育评价不应该只体现在校园内,还应该体现在生活中。如“银校合作”项目的“争做金融百晓生”活动,学生在扮演各种角色的过程中体验银行基础工作,学会合理理财,实现了真正的走出课堂、走向生活,真正做到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走向五育融合的“STEAM+新劳动教育”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中心小学  李运玲

李运玲,黄岩区院桥镇中心小学校长、书记,教育硕士,高级教师,台州市家庭教育讲师团理事、成员,黄岩区妇联兼职副主席。曾荣获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省教科研先进个人、省优质课一等奖、省优秀导读员、黄岩区名师和名校长等荣誉称号。

“双减”政策出台后,教育回归初心,教育的终极目标更加突出——“立德树人、实践育人”。教育评价的方式也不再是唯分论,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成效。“双减”政策里也明确提出,学校要引导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实施新劳动教育过程中,“STEAM+新劳动教育”的实施模式,让劳动教育课程与其他各育课程不再分离,让学生在校的固定时间中,不因某“育”增加,而减弱其他“育”,以融会贯通的形式,让五育从并举走向融合。

STEAM+新劳动教育的“五育融合”评价改革不仅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科学性解释及其迁移运用,还关注学生的劳动意识、技术运用、人文积淀、审美情趣等素养培养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教师从学生“是否参与劳动、参与的状态和参与的结果”三个维度进行评价“盖章”,学生集章后兑换成“劳动币”存入个人“素养银行”中,当面值储蓄达到一定金额后,可兑换奖励性质的体验卡或心愿卡,巧妙地把劳动过程、劳动价值认识浸润在具体的“可攀登”“充满期待”“富有良性竞争机制”的活动过程中,有挑战,有趣味,有吸引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兴趣激发,知识与行动高度一致、操作与思维全面发展,精气神的活力从外在的表现已归结到内在的期盼,那份主动、积极、笑脸洋溢在孩子们的周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