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事教师教育

台州教育名家·我的成长故事【7】洪方煜:说说成长中的三个关键词

信息来源: 教师教育院 发布时间: 2023-04-26 10:28 浏览次数:

洪方煜,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浙师大人文学院、台州学院兼职教授,浙江大学、浙江教育报刊总社等培训专家,近十家省级以上杂志作过封面封底封二等人物介绍,台州市“21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浙江省师德楷模、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等市级及以上荣誉30余项。

发表文章1200余篇,论著、专著、编著与参编著作120多本。主持10余项省级课题、近十项省级课程与微课程。

说说成长中的三个关键词

一、前瞻

一辆高速奔驰的轿车,突然撞断了护栏,掉进了一个水池里。水池里有几条鱼正在悠然自得地游戏,面对突然闯进的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它们忘记了躲闪——最终因此而丧身。这群鱼从未想过自己会莫名其妙地死于一辆轿车的车轮之下。

这个在经济学上叫“跨界打劫”的故事,告诉我们:打败我们的往往不是对手,而是从未料想到的第三者。就如打败松下照相机的不是索尼照相机,而是手机;打败康师傅方便面的不是今麦郎,而是美团。教育不是教给学生了解过去,更应教学生走向未来。我们需要将学生当作社会中的人,培养他们的能力、思维、思想,让他们成为有前瞻性与世界眼光的人,我们传授的不应是单纯的、静态的知识与技法。我们需登高望远,培养顺应未来发展的人才。

而我自身,也有过这方面的教训。2008年之前,我做事只盯着缺点:因工作忙,很少听课;因普通话差,很少上公开课,因资历浅,很少参加各类评比,评台州市名师时,连优质课也没参加过,连台州市教坛新秀都不是,致使自己成长缓慢。

自此我进行了反省,何不多看自己的长处?

自我剖析一番:在写作能力高的老师中,业务能力还行,干了近十年的校办;在业务还行的老师中,科研能力较强,近十年时间,发表了近千篇文章;在业务还行的老师中,师德还算高尚,自走上工作岗位以来,秉承“为人要厚道,做事讲良心”的原则,凡是学校交待的工作从未推过,从文学社指导师、工会小组长、备课组长,到尖子生、临届生、三位一体、强基辅导师,到作文大赛辅导,到选修课开发,到衔接班上课,直到党支部宣传委员、校办的宣传与招生工作,最多的时候,一个人干了三四个人的活。语文组老师有一句话概括了我的效率与作风:洪哥出马,一个顶俩。对于学校老师子女与亲属的作文等方面的求助,从不推辞,学校评师德类需进行民意测验的荣誉,我一般是高票当选。

这种长处,为自己带来了很多的优势,从整理材料、各类表格的填写到民意测验与外围关系的处理,使得自己都有着先天优势,至今评各类荣誉、职称,只要学校送出去,几乎没落下过。

二、规划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持续的学习力。我眼中的学习力与裴安娜教授的学习力有所不同,认为学习力主要包括了规划力、执行力、反思力三方面。

规划力重点在自我分析,包括对自我特点、长处、不足等的分析。业务发展道路上,我们可以做以下方面工作:

查缺漏:包括荣誉、课题(不限于教科所,还可以是教研室、名师专项、电教电化、大学里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等)、论文(发表与获奖)与著作、课程(包括微课程)、教学荣誉(如教坛新秀、教学大比武、优质课、说课、一师一优课等)、学生辅导等。

定设想:如加入工作室,以拓宽人脉资源,获得课题立项、参与课程、提升论文写作水平的机会;也可以是通过努力工作,赢得学校给予的各方面荣誉。

研究方向上,可以是宏观方向的设想,如新课程落地研究、跨媒介研究、学科融合研究与技术介入研究。也可以是微观的研究,聚焦于学生:作业分析、心理分析、兴趣分析、注意力分配等;聚焦于听课:关注教学目标落实、问题设计、师生互动(提问与理答)、思维提升等方面;聚焦于教材研究:编者意图、板块编排、教材解读;聚焦于教学研究:上课一得、教学反思、课例研究等。

执行力是学习力的核心,没有执行力,所有的规划都只是画个大饼,落不到实处。执行力的关键在于自我管理,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迁就,不拖拉。

反思力则重在自我总结,让自己既要埋头赶路,又要抬头望天。包括每阶段总结,便于调整计划、提高效率;也包括课堂反思、经验总结、阶段分析、策略调整等。

在整个过程,我们要学会留白,学会积累,如每天留给自己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边锻炼边思考,做好规划与反思的调整。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老师?我的看法是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站稳讲台:这阶段的重点在感性层面,积累素材可关注学生,深入学生情感世界,要明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可关注课堂,这涉及到专业,是安身立命的阵地;可关注考试,这是自己交上的一份答卷,能否得到学校、家庭与社会认可的关键。

2.修炼提升:这阶段的重点在知性层面,诉诸文字可以是德育思考,如我当时重点思考的以下问题:电子产品、共生现象、金鱼故事、丘吉尔故事、曾国藩的故事、山本田一的故事。可以是课文解读,如论语中士的精神、王勃的人生解读、苏轼的三重人生等。可以是应试指导,如重点研究、每块内容分项研究、答卷分析研究等。这一阶段的团队合作极其重要,既分工又合作,让自己的研究既有侧重点,又能形成研究合力。

3.形成风格:这阶段的重点在理性层面,形成风格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分析,分析课标、课改、课程与自身素养、个性、特点;二是寻找,在课标、教材、学校、学生、自身之间,寻找突破点,切入点。如我的研究方向,先是诗歌,从讲座到诗词大会指导到各级各类诗词大会的评委,让自己真正深入研究;再是作文,从作文的论文撰写、课题的研究到书籍的出版,让自己聚焦于课堂、课题、论文、课程、著作、辅导六位一体化,让自己的研究得深、透,进行滚动式研究。

4.外部因素:既要有良好氛围,又要有严师指导。教书是个良心活,忙忙碌碌,日子就过了,忙里偷闲,日子也过去了。我有两个经验,一是学会解放,学会解压,从学生的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参与到批改中,明白考试的得分技巧,让学生明白考试的最大原则。二是学会慎独,学会加压,在业务与课堂方面,做到不受周围影响,静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尤其是留足总结与梳理的时间。

三、阅读

老师的成长犹如大树的成长:既要让自己的根扎得深、扎得广,又要让自己的枝要伸展向天空。

所谓扎得深,用农民的话说是深耕浅种,我们教师也是如此。比如应试,如何深耕?要站在教、研、考结合的角度应试,研究课程、考纲、考题、阅卷、评论,考题(包括全国各卷与各地典型模拟卷),研究命题人员与命题动向,研究高层导向语文。

所谓扎得广,包括几个维度:

书籍维度,读三种类别的书籍,包括专业类、拓展类、美学类、哲学类、科学类、思想类、文学类等。管理维度,学会四类管理:班级管理、时间管理、注意管理、情绪管理。层级维度,要将自己研究的触角深入到各个领域:如分班、初高衔接、规划设计、高校指向、素质指导、技能类、发明类、专利类、研学类、实践}、辅导强化、志愿填报等。研究维度,要拓宽自己的研究域度,如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单位。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在脚踏实地的同时,要让自己伸向天空——要有自己的职业定位与目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才能提高自己的站位。唯有如此,我们的人生才能做到追风赶月不停留,相信我们的前方是一片星辰大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