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事教师教育
『啃读经典先行者』反思性思维是最好的思维——台州市教师教育院经典共读第26期
  • 日期: 2023- 04- 19 08: 52
  • 来源: 教师教育院
  • 浏览次数:
  • 字体:[ ]

640.jpg

近日,市教师教育院开展“走进经典 啃读经典”读书沙龙活动,教育院全体同志及局机关第二党支部部分同志参加共读交流。

本次共读以“走近杜威 理解思维”为主题,在去年啃读《我的教育信条》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啃读杜威的另一部著作《我们如何思维》,重点围绕第一部分思维训练的问题 第一章至第二章内容,集中辨析“思维”的内涵,深度探讨“必须以反思性思维作为教育的目的”的重要意义。此次活动由教育院毛庆云老师主持。

一、分门别类辨析思维

问题1:什么是思维,它有哪些特征,以下哪些事物或行为属于思维?

图片1.png

凭借着以往的经验猜测、排除法、寻找书中线索等方式,大家进行了一番热烈的头脑风暴,得出了关于思维定义的简要概述:那些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或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生理行为不属于思维,而经过人脑加工,具有心理过程的想法可称之为思维。

思维的基本类型有意识流、想象、信念和反思性思维。意识流是遍布人脑中无意识和不受控制的闪念;想象是人脑中对没直接感知事物产生的令人惬意的想法;信念是超于某物之外而对该事物的价值作出的测定,这三种思维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反思性思维。反思性思维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一旦开始,它便具有自觉的和有意的努力,在证据和合理性的坚实基础上形成信念。

二、情景判断测试思维

问题2:观看影视剧《乔家大院》片段,仔细观察下图,思考:为什么主人公可以断定鸳鸯玉镯仅有一只?

图片2.png

 

通过测试,大家显然发现自己很容易陷入惯性思维、经验性判断。通过小小的测试,大家显然发现自己很容易陷入惯性思维、经验性判断,以为既然是鸳鸯玉镯就一定是两只。

问题3:请以哥伦布环球航行的故事为例,谈谈反思性思维是如何产生的,它与一般思维的差异在哪儿呢?

图片3.png

 

对于地圆说深信不疑的哥伦布,在未得到大多数人支持的情况下,抱定信念,带着对传统理论的质疑激励探索,历经险阻耗费远超预期时间期终于完成航行,开辟了新航路。

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心甘情愿地忍受疑难的困惑,不辞辛劳地进行研究,才有可能产生反思性思维”。哥伦布的反思性思维行动打破了地球是平面的断言,体现了思维方式从一般信念到反思性思维的转变,验证了书中的观点“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照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导出的结论,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就形成了反思性思维”。

三、情境续演评析行为

杜威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提出最好的思维是反思性思维,又从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语言等视角介绍了科学的思维五步法。

问题4:为什么必须以反思性思维作为教育的目的?请结合案例分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图片4.png

大家角色代入对展示情境进行续演,每位老师以不同应对方式演绎,结合自身感受,综合运用书中理论评析。大家认为李老师的言行于情可以理解,也能看出他对曾经的学生小陈同学的上课学习情况十分关心。但从理性的角度看,他若以平静的心态追问学生心理活动,不断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用亲和的言语进行沟通,从而形成反思性思维的习惯,这将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入。

四、提炼分享理解思维

最后,各位老师分别用一句话小结了本次读书学习的即时感受,市教师教育院徐美珍院长也和大家分享了她的阅读心得,她指出杜威的核心观点是“反思性思维是最好的思维方式”,结合今天的课堂改革可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一、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思维。一个人教育观念的改变实质就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只有转变思维方式,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论。走进经典,就是首先解决认知的问题,有了科学的认知,才会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教师要善于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反思性思维是理性思维。反思性思维是追根究底,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科学求证的理性精神;杜威的思维五步法以学会学习为目的,能充分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增强其天赋,习得作出科学理性价值判断的能力。

三、好的课堂是有思维流量的课堂。杜威提出“不断改进教学的唯一途径就是把学生放在必须思考、促进思考、检验思考的情境之中”,可见好的课堂是有强大思维流量的课堂,教师要善于设计丰富的、适切的、具有挑战性的、促进深度参与的高级思维活动任务,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走进经典 啃读经典”是全市教师发展的灵魂项目,也是台州市教师教育院致力推进建设的品牌项目。按照“最好的教育是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的理念,我们坚持身体力行,坚持把推荐给教师学习的经典自己先学一步,坚持把“走进经典 啃读经典”读书沙龙作为教育院的常规学习项目。欢迎各位同仁一同走进经典,啃读经典,将教育经典读透、读活,用经典改变教育、用经典润泽人生!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