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长歌——浙东唐诗之路原创合唱作品音乐会献演杭城 |
||||
|
||||
12月2日晚,诗路长歌——浙东唐诗之路原创合唱作品音乐会在浙江人民大会堂精彩上演。
本场音乐会由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中共台州市委宣传部、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台州市教育局、台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台县人民政府主办,台州市音乐家协会、台州市合唱协会、中国教育工会台州市委员会、台州市文化馆、天台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台州市教师合唱团和爱乐少年合唱团倾情演绎。
当晚,浙江人民大会堂座无虚席。音乐会以《天台山诗三首》 开场,作品创作灵感源自孟浩然、骆宾王、皇甫曾的诗,拉开音乐会上半场的帷幕。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唐诗是诗词歌赋中最烂漫的花朵。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文化之路,从杭州钱塘江南岸的西兴渡口至天台山主峰华顶,总长约190公里。为响应浙江省政府“四条诗路”建设号召,展现浙江文化精华,传承“唐诗文化”,推动唐诗之路新发展。
音乐会上半场,主线为浙东唐诗,《天台山诗三首》 混声合唱 、《忆天台》女生合唱 、《山居》 童声合唱 、《琼台》男声合唱、《舟中晓望》混声合唱 、《海岛冰轮初转腾》、《天台独夜》 童声合唱 、《琼台》 混声合唱共八首歌曲。许多古代诗人到台州游历,会赋诗一首,或写景,或抒情,蕴藏着台州别样的美景和浪漫。为让这些优美的诗词广泛传播,徐坚强、陈乐昌、张舒涵、吴昊等作曲家,为部分与台州相关的唐诗编成合唱作品,以乐带诗,传递情感。
音乐会下半场,以混声合唱《如愿》开篇,有经典曲目《忆秦峨·娄山关》混声合唱、《游子情思》混声合唱、《大江东去》混声合唱。还有多彩民歌《蓝天》童声无伴奏合唱、《春天来了》混声无伴奏合唱、《莫尼山随想曲》混声合唱、《回家》混声合唱,将下半场分为经典曲目和多彩民歌两个部分。《回家》混声合唱作为下半场压轴曲目,把整场音乐会推向高潮,《回家》是刘晓耕教授合唱创作艺术新路的代表作品,开创了将云南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相融合的独特创作风格,《回家》在曲式结构、配器、织体、调式和表演方式等各方面有许多创新和尝试,将古老的“富宁壮族坡芽歌书情歌”以合唱艺术的形式介绍给世界。
“一脉天台山与水,半部中国全唐诗”。
千年之前,曾有400多位唐朝诗人到过浙东这座诗意盎然的山海水城,赴“山、海、经、佛、城、硐”诗画之旅,一朝之间,浙东大地,诗路花语,1500首诗长歌不止。诗圣杜甫写下“台州地阔海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的诗句赞美台州,诗仙李白写下诗句“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道出了对天台山的由衷的向往。
音乐会尾声,台州童谣《斗斗虫》童声合唱作为第一曲,充满童趣与欢乐,把现场氛围推向轻松愉悦,而《山海台州》混声合唱作为压轴曲目,台州市爱乐少年合唱团用清澈嘹亮的童声,深情抒发对大美台州的热爱,浓墨诠释对祖国母亲的情怀。歌曲通过展现台州的山海自然景物,用歌声来表现台州的绿水青山和风土人情。结束整场大合唱,赢得了在场听众热烈的掌声。
此次音乐会是繁荣诗路文化,用诗歌表达台州文化的一次生动实践,也为台州即将举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提前预热。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唐朝诗词精华传承至今,显得更为深沉而厚重。浙东唐诗之路原创作品的展演,既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创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