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事教师教育

台州教育名家·我的成长故事【6】王燕红:收获的不仅仅是实验的改进

信息来源: 教师教育院 发布时间: 2022-05-18 10:15 浏览次数:


王燕红,路桥区新桥镇初级中学副校长。浙江省教育高层次人才,省教学名师,省特级教师,台州市第十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从教24年来,她一直在农村学校任教。她根据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对教材实验有效性进行研究、带领学生探索科学研究性学习,其成果在连续两届获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中《初中科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获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收获的不仅仅是实验的改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收获的不仅仅是实验的改进》,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我的研究和实践过程

第一阶段:实验器材改进

2003年我到了峰江中学,当时正值新校长上任,他要求我们紧跟着改革的脚步,发挥学科的特色。科学组最后确定以实验器材的改进为突破口,因为我们的动手能力强,也热爱实验,学生也很喜欢实验,而科学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1.教材实验改进。比如压条实验,教材上提供的只是把枝条压到土里,但有些枝条比较高,根本压不到地面,我们尝试把土“飞”到枝条上面,使枝条长出根,达到繁殖的效果。

2.实验制作评比。我们每个学期都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制作的评比,例如水火箭、气火箭、鸡蛋撞地球、叶脉书签、电动机、发电机等。

3.大型实验展示。科学组想方设法展示大型实验。例如学习大气压时,用10米多高的水柱来展示大气压很大;学习重力的时候,模拟伽利略斜塔实验;在农历八月十六前后的晚上,组织学生在校园通过望远镜观看月相。

2009年暑假,台州不能观看到日全食,我们带着七年级学生和部分的家长,到绍兴看日全食等活动,指导学生利用日食来学习小孔成像等科学知识。

那年,我们学校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天文学校,我个人也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天文指导教师。

4.主题实验研究。比如对太空番茄的研究,我们在校园内种植科协提供的太空番茄和普通番茄,进行对比研究。什么植物扦插效果好?菊花什么部位扦插效果好?菊花在几月的时候扦插花朵最大?学生把校园的全部空地进行扦插,到了秋天校园全是菊花。

2012年刚开始使用微信,我们就把学校所有的植物品种都挂上了二维码的贴牌。

实验的改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成绩,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比如路桥区首实验教具改进评比、台州市科学首届实验疑难问题活动都放在了我们学校。

通过承办台州市级的教研活动,市教研员和各地区的教研员、实验改进的骨干教师,都到我们学校分享成果。他们参观我校的实验室和实验展示,也给我们的实验改进提出了宝贵意见。我们作为农村学校,也就一下子与台州市的名师进行了平等的对话。

第二阶段: 科学研究性学习

学生改进的器材逐年增多,但评比只局限在校内,没有更高的评比平台。2009年,学生把实验改进的过程写成研究报告,参加了浙江省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获得省一等奖。

后来我们发现,这个奖项对我校分配路桥中学的人数很有帮助,学校强烈希望每年都能获省一等奖,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政策支持,比如学生获奖给班级加分,指导老师考核加分等。

我们带领学生开展实验改进,参加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比如八年级下册的蒸腾作用,教材提供的实验操作麻烦、现象不明显,还用到有毒的水银。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并被教材编写人员直接放到了浙教版八年级科学的书本上,一直沿用到现在。

在这个实验改进的基础上,学生还开展了蒸腾快慢是否与植物种类、失水时间等相关的系列研究,成果在浙江省科技创新评比里获奖,中考总分加了三分。其中一位学生加分后,离路桥中学最低录取线还差两分,后来通过科技创新特招政策的考核,最终录取。当时路桥中学还邀请了台州一中的陈征燕老师把关和面试,陈特对这个项目高度评价,认为以教材为题材进行研究非常值得推广。

毕业后,学生们还对此项目进行深化研究,他们发现,大多数的植物吸收氯化钠、复合肥、尿素的最高浓度是6.5%,而葡萄糖之类是13%。前不久,研究生在读的学生还和我们进行交流,说当时没有研究出结果,是由于没有考虑一些因素。可见,研究的种子已经播种在学生的心田。

除了对教材实验改进,我们还做了其他研究。学校的实验员把器材放在实验室比较高的地方,上下不方便,结果摔倒了。学生的责任心很强,他们通过调研发明了梯子小车,帮助实验员搬东西和上下走路。

这个器材研发以后,有老师说可以申报国家专利。这是我们学生第一次申报专利的证书,还奖励了1800块钱。之后学生发明的专利也越来越多。

在学科上,我主要从实验改进、实验策略、纠正概念等6个方面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学校形成了一个氛围,不单科学学科进行研究性学习,其他的学科也积极开展。2015年的时候,学校一共有37位老师和我一起做研究性学习。

二、成长的关键事件

我的第一篇论文

工作的前6年,我认为论文是专家的事情。

工作第7年的期末教师大会上,学校的教科室主任表扬某某老师的论文获得区级二等奖、区级三等奖,我在下面一边鼓掌,一边在想,什么时候我的论文也能获得一个区级三等奖?

一次金属性质的实验课,学生问镁条外面的黑色是什么。我不知道,就把皮球踢回给学生,你们认为呢?课后我马上请教组内教师、教研组长,也请教教研员,他们都说不清楚。我们猜测黑色物质是镁条与空气中的氮气或者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我带着学生到实验室做镁条和氮气反应,现象却没有黑色物质。镁条与二氧化碳反应,虽然有黑色物质生成,但是有粘性,与镁条外面的物质是不同的。我指导学生上网查询或者询问,他们也咨询读大学的表姐、表哥,但是都没有得出结果。一次偶然的机会,上海的化学教研员告诉我,这个黑色物质是氧化镁,并告诉我原因。由此我也寻找相关的资料,解决这个问题。

我把研究过程写成了一篇文章,大约是1300字。在上交的时候,我都还很纠结。如果参与评比,可能会被批评这一千来字既不像论文,又不像案例;如果不参与,怎么会有可能获奖。纠结了一会,最后还是把它上交出去。过了一段时间,教研员韩老师说这篇文章比较好,给我推荐书籍,并指导我修改。我之前也看过文章,但学习效果都不好,但那次一两天就把1000多字的小文章改成了3000多字的论文,并获得台州市案例评比一等奖的第一名。

这件事我有几点感悟:

第一,要敢于尝试,会得到意外的惊喜。如果那次论文没有参与评比,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我原来还会写作。

第二,需要学习的时候,效率特别高。我之前也学过相关任务的写作,但是总的来讲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第三,写作也是一种技术。不会开车的人觉得开车很难,会开车的认为开车比较简单,写作也是如此。

第四,任务是最好的学习。之后,区里有关的科学报道都是我写的,也得到韩老师手把手的指点。

论文获奖之后,每一年我都有论文、案例获得台州市一等奖,大多数还都是第一名。有很多科学老师研究我的论文,点评说我写的论文主题都是与实验有关。我恍然大悟,我的论文之所以能获奖是因为实验,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实验的改进。

第一次参加教学大比武

在峰江中学,我是科学组最年轻的老师之一,如果按资格排可能到现在,我都没有机会参加教学大比武。2008年,学校里先组织选拔,当时有三位老师参与,评委老师对我的课比较肯定,推荐我代表学校参加区里比赛。

比赛前一天,我接到通知,赛课的课题是《地球的绕日运动》,抽签上课的班级又是年级段里科学成绩比较差的。大家都感慨我运气怎么这么差,我当场就哭了。赛前的两个月,我认真地把可能成为赛课的内容一节一节准备过去,结果刚好这节课没有准备。这节课太难上了,我也从没有听过相关的公开课,怎么办?

把眼泪擦了,我开始备课,对实验进行改进。教材提供的实验只有脸盆这么大,我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放大:把投影仪放在教室中间,模拟太阳;四个地球仪放在教室的四个方位,让太阳照射,成为四个节气。

这节课我没有试上,直接上了公开课。但是上的时候,学生非常积极。上课时实验器材“玩具奥特曼”由于重力的原因在地球仪上立不住,很容易倒下,很多同学自告奋勇地跑到边上把奥特曼按住。最终,我获得了教学大赛的一等奖,也是我们学校自1969年成立以来,科学学科第一次获区级教学大比武一等奖(当时获一等奖几乎都是城关学校)。

感悟1:收获的不仅仅是实验改进。这节课之所以能受到学生的喜爱,是因为实验的改进使课堂教学出彩,最终获得好成绩。

感悟2:挑战与机会同存。这次《地球的饶日运动》很有挑战,也给了我机会,如果抽到其他题目,我虽然会上,但可能其他参赛的老师发挥得更好。

感悟3:帮助别人也是自己成长的好机会。在这之前,教研员韩老师推荐我给参加市级课堂教学比赛的老师当助手。我负责改进实验,或者给他们准备实验器材,因为经过我处理的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正因为多次协助高规格比赛的整个准备过程,这次赛课在没有试上的情况下,我在课堂细节处理方面还是很有把握。

获得区教学大比武一等奖以后,教研员让我准备去参加台州市的教学大比武,我利用假期的时间认真准备着。但是到了2009年9月,市教学大比武推荐人数发生了变化:每个县市区由原来推荐2位改为推荐1+1,其中1位老师现场上课,获一二等奖,另外一位只需上交录像课等材料直评三等奖。教研室认为到台州市比赛要考虑团队的力量,我所在的学校科学组团队力量不够强,而另外获区一等奖的老师所在学校是龙头学校,几乎集中了区里绝大多数的名师,所以我就没有机会去参加市比赛。

可能有期待以后参加比赛的原因,之后我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各项比赛。2010年参加路桥区初中科学优质课评比获区一等奖,参加解题能力评比获区一等奖,模拟上课获区一等奖,2011年获台州市教坛新秀荣誉称号。

2013年,区综合实践活动模拟的比赛,学校里没人参加,学校领导推荐我试试。在集中抽签的时候,有一位老师看到我就哭了,说她参加比赛目的就是获一等奖,我都获得台州市教坛新秀了,怎么还来跟他们争夺。当时场面很尴尬,我心里很纠结,最后硬着头皮完成比赛。在这之后,我下定决心再也不会参加各种比赛了。我们学校的老师也认为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区里所有的比赛我都获一等奖了,也获台州市教坛新秀了,在乡下教书已经很不错了,没有必要继续比赛。

进入名师工作室

2014年,台州市郭海平名师工作室成立,我非常有幸成为工作室学员。


郭老师为我们每个学员量身定“训”。她首先鼓励我,希望我继续努力到更高的平台发展;其次,她到峰江中学听我的《眼睛和视觉》一课,评价我上课初步形成风格,是课题形式的风格,但不是属于非常优秀的课。她指导我们怎样的课是好课,属于我们提倡的课;她要求我们通过制定观课量表等途径优化课堂教学。2015年,我参加台州市教学大比武获一等奖第一名,同年参加浙江省课堂教学评比获省二等奖。

此外,郭老师还搭建展示平台,让我和名师同台上课。郭老师把我推荐到浙江省教研室王耀村名师工作室学习。师父王耀村老师对我们精准指导,给了我们很多的任务,包括省教研室组织的磐安送教活动中的展示。之后,我被多次邀请到临安、金华、杭州等地上公开课;也在省教研室组织下到农村学校送教做讲座。讲座受到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关注,被邀请到金华、温州等地做讲座。2017年,我也代表浙江省唯一的初中科学老师,在华东六省一市年度论坛做讲座,这些都为后面我评特级的影响力方面提供了很大支持。

2014年之前,我的论文虽然在市里获过一等奖,但在省里比赛都只获二、三等奖,从没有获一等奖。郭老师分析了我论文的特点,发现我理论不够,在她的指导下,2015年我的论文获得省一等奖,之后在核心刊物上也有陆续的发表。

2014年,我参加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成果评比,但是由于提炼能力等原因没有获奖。2018年,在师父郭老师等的指导下,我最终获得国家级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

在命题的研究过程中,有了郭海平名师工作室团队为后盾,我们积极参加台州市中考试题命制、浙江省重点高中提前批招生试题命制、教师业务评比试题命制。在师父指导下,我们顺利完成任务。同时,我们把学生实验改进和研究性学习等方面按不同主题,开发了5项浙江省级精品微课程,其中2015年的省精品课程教材《魔术中的科学》被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9年申报正高级评选的时候,我担任学校的副校长,在校长系列中参与评比,我对自己很没信心,计划过几年以后再争取。郭老师鼓励我、指导我,同时还提供各种准备策略——比如学校管理的工作多,让别人帮忙分担;邀请的讲座,一律不接收等,使我全身心的投入正高级的准备中。

感悟1: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怎样才是准备好?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不要因为担心没有准备好而放弃机会。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一旦机会降临,我们就要立即转入战斗的状态。任务即是机会,任务即在准备。

感悟2:团队就是生活。在高原上,再努力也烧不开一壶水,说明环境很重要;骑自行车,再努力也追不上宝马,说明平台很重要;男人女人再优秀,没有另外一半也生不了孩子,这说明合作很重要。

感悟3:工作室是成长摇篮。在我成长的关键时期里,前期是教研员、学校的团队以及区教育局给了很大帮助;后期是台州市名师工作室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个平台里,我的师父郭老师、工作室里的兄弟姐妹给了我无私的帮助,我也感受到其他领衔人对我的帮助,比如郑志湖校长、李昌官主任、陈家华主任、曾夏凤老师和高美娇老师等等,他们都促进了我的成长。我和他们的故事也有很多很多,如果没有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我可能就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成长。

三、感悟与反思

你前行的时候贵人才会出现。

有的年轻老师可能会说,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好,遇到这么多的贵人相助。我的感受是,你前行的时候贵人才会出现。

唐僧西天取经开始只有一个人,孙悟空是在取经的路上碰到的,猪八戒是在取经的路上碰到的,沙和尚是在取经的路上碰到的,白龙马也是在取经的路上碰到的。所以要碰到一个可以与你同行的人,你必须要先上路!只有自己在路上,才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前行的时候,帮手才会出现;前行的时候,贵人才会出现。

付出都会有回报的。

我年轻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我会成为全国优秀教师。我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为了使学生喜欢科学,每一节课精心准备实验、改进实验,和学生一起改进实验;为了有更多的学生进入路桥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2009至2015这几年,我几乎没有周末,跟着学生一起到外面做调查研究。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获奖,得到学校、同事和家长高度认可。有家长说,孩子参加了研究性学习,睡觉说梦话都是实验改进。有一位家长说,孩子因为参加科技创新而中考加分进入路桥中学,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孩子的一生。我觉得拥抱忙碌,实现高效工作和高效成长,付出都会有回报的。

成长需要积累沉淀。

年轻就是资本,但是不努力就是不值钱。一匹马、一头驴听说唐僧要去西天取经,马立刻追随而去,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驴问:兄弟是不是很辛苦?马说:其实在我去西天取经的这段时间,你走的路一点都不比我少,还蒙着眼睛被人抽打。其实,我是怕混日子更累。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第五年开始,每年以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仅用6周的时间就可以长到15米。其实前面的4年,它的根在土壤里面延伸。

所以我觉得,做人做事也是如此,不要担心此时的付出得不到回报,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等时机成熟的时候,你就会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人生需要储备,没有熬过三厘米,不是你不会成功,主要是因为你放弃的太早。

我对年轻教师有几个建议:

发挥团队的力量,学校是我们的家。我刚开始都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最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抱怨和指责不是青年人的工作态度,理解他人、爱惜自己。

结交名师,亲近教研员,尊重领导和同事的辛劳,学会感恩与反思。

热爱课堂、善待学生,任何职业多是苦而不卑,自得其乐而已!

我非常欣赏哈佛前校长福斯特夫的“泊车理论”,不要怕到达目的地找不到停车位,而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20个路口的地方。如果连你自己都不追求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事,你将会后悔一生。别一开始就不走前面走后路。她提醒我们应该要大胆地实践,不要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一棵杨树10年以后会变成苍天大树,但绝不会变成松树。但是人的成长是一种不可预知的未来,甚至是创造奇迹的历程。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谢谢大家!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