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事教师教育
携经典秘钥,至教育秘境——台州市“学而”啃读经典教师成长坊第二次活动
  • 日期: 2022- 11- 16 16: 15
  • 来源: 教师教育院
  • 浏览次数:
  • 字体:[ ]

11月10日,台州市“学而”啃读经典教师成长坊第二次活动在黄岩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学校举行,全市“学而”啃读坊60多位成员参加活动,台州市教师教育院院长徐美珍、黄岩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卢亚平出席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发展儿童,理解教育”,共读书目为《童年的秘密》,采用21天的打卡学习+线下读书沙龙的模式进行。

一、领导致辞

黄岩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卢亚平向与会老师汇报了近几年来黄岩区“走进经典”教师成长行动的进程与成效。他强调校长和教师要肩负起阅读经典的使命,向最懂教育的人学做教育;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学术素养和专业技能;在坚持中唤醒思想力和创新力,让啃读经典的种子遍地开花、结出硕果。

二、啃读沙龙

本次啃读沙龙围绕共读书目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展开,由黄岩区“橘子洲”啃读坊成员林星宇主持。“学而”啃读坊的书友们思接千载,心游万仞,在互学互鉴中激扬思想,畅谈教育感悟。

阅读,是教师一辈子的热爱。“学而”啃读坊成员在21天阅读打卡活动中含英咀华,浸润书香,走进了儿童的世界。

寻秘——概念精读

快言快语聊感悟

坊友王雪莉是本次啃读小程序的打卡管理员。她与书友分享了21天啃读的坚持和21天啃读的发现;让孩子做独特的自己,做自信的自己。

啃读坊的四位坊友各自分享了啃读感悟。陈莎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提出了“发现儿童、尊重每个个体”的观点;吴存华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安静的追求;陈君平反思教育过程中成人对儿童无意识的蔑视;吴梦梦提出,教师要顺应儿童发展的规律,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在诸位坊友的分享中,我们看到了21天啃读打卡带来的经典滋养、科学的力量和成长的幸福。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还有太多深切的情怀和美好的理想说不完,道不尽。

三言两语济书海

四位“幸运”坊友结合《童年的秘密》以及自身的工作经历,就随机抽取的关键词言简意赅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林枫结合“成长障碍”这一关键词进行解读,强调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成人不该以主观意愿阻碍孩子成长,而是应该学会观察孩子,发现孩子,静待花开。陈慧娇从保护儿童最原始面目的角度解读了“心灵胚胎”这个关键词,表明儿童天生就拥有更广阔、更自由的活动空间,成人应为其提供充满爱和温暖的环境。管梦佳结合工作和生活经历阐述了“主导本能”的内涵;引人入胜的解读,使“把生活还给孩子”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杨淑娉分享了对“敏感期”儿童的理解,教育者更应从儿童的心理出发,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想法,激发其发展的潜能。金小敏对“敏感期”这一关键词的解读有补充,从“敏感期是什么”“敏感期对儿童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看待儿童的敏感期”三方面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儿童教育”。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21天的坚持,21天的收获,21天的成长。

探秘——发展儿童

真理在时间中沉淀,真理在辩论中清晰。“学而”啃读坊成员结合教育案例,就“儿童的教育应该是释放天性还是规则教育”这一话题展开了辩论。坊友们各据营垒,慷慨激昂,或诙谐幽默,或引人深思,彰显了灵气四溢的独立思考。

主辩陈词

活动伊始,正反双方的主辩陈词立论,亮出观点。

正方主辩林彩珍给比赛打响了精彩的一枪:“儿童的教育应该是释放天性”。上天赋予了每个孩子天赋的基因,如果教育环境合适,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马斯克、爱因斯坦、牛顿等就在证实着“推动世界车轮滚滚向前的正是被释放天性的儿童”。

反方主辩张淇翔铿锵有力地提出:“儿童的教育应该是规则的教育。”儿童天性里包含着秩序的敏感性,对规则有心灵的向往和崇敬;规则教育意味着引发儿童内心的秩序敏感性,而不是外加束缚。如果儿童不需要规则,那么就不需要学校和老师。

自由辩论

在自由辩论环节,坊友们开启头脑风暴,双方旁征博引,字字在理,句句精辟。会场上,不仅仅是妙语连珠的思辩风采,更是发人深省的真知灼见。

正反双方的辩友们言简意赅地点明观点,自信中不乏缜密,缜密中不失风趣。

正方语录:

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提高核心素养,学校和老师要发挥儿童的天性,而不是束缚他们。

夏山学校的孩子们拥有自由释放天性的童年,这样的童年生活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力量和勇气,也让他们成为了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

反方语录: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制定就可见规则教育的重要性。规则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让孩子保护自己,避免在学校和社会中受到更大的打击和伤害。

素质教育学校里的模拟红绿灯场所、消防陈列场所都在印证规则的重要性。没有规则的孩子可能会成为“熊孩子”;无规则教育环境中成长之下的孩子无法适应当下的社会现状。

一场激烈辩论,一场以言会友,无数教育火花绽放的瞬间,是一次次的思想刷新。

析秘——支持儿童

规则与天性的取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个性特点进行针对性地分析;根据具体的情况为他们匹配最合适的教育方式。但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培养出理想的儿童。

那么,我们心中理想的儿童是什么样的呢?啃读坊成员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讨,梳理观点,结合《童年的秘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勾勒出心中理想儿童的样子以及如何发展儿童、支持儿童;讨论后,各小组代表进行阐述。

第一组以橘子的生长绘制理想儿童的样子。理想的儿童是不完美的小孩,但他是独立的个体,拥有健康的身心、活泼的个性、专注的能力、纯真的心灵以及自由的行为。因此,要从尊重儿童、发现儿童、理解儿童、寻求帮助这四个角度发展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遵循发展的自然之道,并与其和谐相处。

第二组提出所有的规则是为了更好地释放天性,儿童是成人之父。基于此,组员们绘制的理想儿童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身心健康的人,拥有旺盛的求知欲,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自我评价、自我认知的能力;为了发展理想的儿童,不仅要给予他们时间、空间、物质这三个方面的适切适宜的环境,还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最终成就一个内心强大的儿童。

第三组认为理想中的儿童像茁壮的花朵,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开花。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独立的思想,学会学习,热爱生活;家庭就像是陪伴初生花朵的太阳,要关注儿童的主导本能,尊重儿童的敏感期,用爱的智慧包裹儿童;教师就像滋养花朵的雨露,善于发现正在发展的精神胚胎,有意识地矫正自我缺陷,为儿童提供合适的感官材料;社会也要建立儿童之家,为儿童全方位地营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第四组表示真善美的行为最能打动人,真善美的价值最能感化人,理想儿童的真善美指向智育、德育和美育。真即本真、真诚、纯真、真实、真心真意、认真;善即善良、和善、善始善终、善待;美即美丽、美好、多美、美美与共。对此,成人要观察儿童日常,发现儿童需求,尊重儿童心理,创造儿童成长需要的环境,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至善至美。

第五组以心连心的创意图式呈现了成人支持与理想儿童之间的形象关联。为了让儿童更自由地活动,成人要提供合适的环境;为了让儿童成为有序的人,成人要关注儿童的“敏感期”;为了培养儿童的自觉心理,成人要坚持儿童本位;为了发展儿童的独立意识,成人要以实证性方式去实践。让儿童成为儿童,最终让儿童走向幸福。 

第六组立足于儿童的天性,认为理想的儿童是好动的、有好奇心的、快乐的。成人要善于抓住儿童的身体敏感期、智能敏感期、心理敏感期展开教育;理解儿童,尊重儿童,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培养儿童的自信心,通过实践孕育儿童自强的人格,最终实现真正的自由。始于儿童,系于教育,至以自由是他们的教育理念。

读一本《童年的秘密》,绘一张思维导图,点燃一股教育热情,传递一份爱与自由的情怀。儿童的教育从来没有真正的标准答案,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理想儿童。

解秘——理解教育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书友们在彩色的书签上写下了自己的教育格言:“走进童心世界,用爱心温暖每一个孩子。”“帮助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人。”“顺应天性,顺从个性。”“教育是场温柔的坚持,教育是场向美向善的遇见。”......

随后,部分书友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格言并互相赠送,让教育经典入眼、入脑、更入心。

三、颁发证书


台州市教师教育院毛庆云老师公布21天线上共读全勤名单,徐美珍院长为全勤坊友颁发啃读证书。

同时,毛老师现场解读了《台州市星级啃读坊评选细则》,为我市啃读坊建设指明方向,注入活力。

四、总结讲话

台州市教师教育院徐美珍院长作总结讲话。

徐美珍充分肯定了黄岩区教育局、黄岩教师进修学校轮值团队在“走进经典”行动中的卓有成效以及对本次活动的精心用心安排。她指出这次为期21天的打卡学习加线下沙龙,是“学而”啃读坊的一次创新改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老师们21天坚持不懈地认真啃读、书写心得,不断地走出舒适区,收获了真实的改变与成长。

徐美珍围绕活动主题“发展儿童,理解教育”具体阐述了本次啃读的内涵和深远意义,她指出啃读《童年的秘密》不仅仅是研究幼儿教育,而是去理解如何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儿童、如何认识和实践最好的教育;是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和教育智慧的深刻追问。

首先是理解童年的秘密是什么,从而确立科学理性的“三观”

重塑科学的儿童观。就是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从科学的立足点窥见“秘密就是儿童自身的无限潜能和身心发展规律”,理解“儿童是成人之父”的深刻内涵。反思当下,很多教师在儿童观上是一贫如洗的,我们需要从无知傲慢走向敬畏谦逊,走出经验的误区和局限,重塑基于科学的儿童立场。

确立发展的教育观。好的教育就是让人成为人。成长不是被塑造的,而是儿童自身生命的展开。首先是浪漫发展,要让儿童在“敏感期”经历足够的浪漫,充分地发挥自主探究的创造力;再是持续发展,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要为儿童可持续发展奠定心理和智力的基础;三是当下发展,关注当下就是关注未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孩子除了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如果没有当下快乐的能力,也就没有未来。

构建有意义的学习观。学习是有意义的,孩子天生具有自学的能力。蒙台梭利强调的儿童的“主导本能”也是杜威所说的“兴趣”,教育者要深信学习是人的本能,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不断探索真正能够激发孩子自我内驱力的学习经历。

二是如何发现教育的秘密,要坚持5条基本路径

在走进经典中拓宽理论视野;在自我发现中反思教育观念;在调查研究中走进学生心灵;在问题探究中解决教育痛点;在共同啃读中实现思想碰撞。真正确立教育就是尊重,教育就是信任的坚定信条,实现知行合一。

“学而”啃读坊在坚持啃读和创新模式中肩负着引领全市啃读坊建设、改变教师成长专业路径的使命,要坚持“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折其犹未悔”。


最后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交接仪式,路桥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郑菊萍接过啃读坊牌匾。台州市“学而”啃读经典教师成长坊第三次活动将在路桥举行,让我们期待路桥再相见!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