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事教师教育

『走进经典』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台州市教师教育院开展读书沙龙活动

信息来源: 教师教育院 发布时间: 2021-03-29 16:13 浏览次数:

3月15日,市教师教育院组织开展“走进经典”部门读书沙龙活动。活动特邀市教育局组织处、机关党委等处室同志参加,台州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童文兴参与共读交流。

2021年台州市教师教育院推荐的共读书目是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和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此次共读由教师教育院陈老师主持,大家重点围绕《教学机智》的第一、二章,结合《爱的教育》的前六章真诚分享读书感受,在深入的思辨与热烈的交流中,渐渐明晰对书中教育学内涵的独特理解。

Q1:范梅南在书中提到“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谈谈你的理解?

为使讨论更加聚焦,对核心主旨理解更为透彻,陈老师向大家抛出这个追溯教育学本质的问题,剖析书中概念语句,触发对教育学内核和外延的深入思考。各位同仁结合书中观点和个人理解,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丰富的阐释。

范梅南是当代现象学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象学教育学关注的是“孩子的经历与体验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教育学要回归到以儿童为中心,建立“用户思维”,把儿童当儿童,思考儿童需要什么,并为他们服务。

教育学迷恋的首先是“他人”的成长,以他者为中心,因为从根本上说,是他者成就了我自己。而所谓“迷恋”,就是对学生的时刻关注,正如胡适所言要有研究学生的满腔热情。

“迷恋”是一种痴迷,是全身心的投入,也是宗教般的虔诚,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教育可以达到的无限美好的境界。回到书中的独特观点“教育者的替代父母的关系”,“迷恋”就是要回到育人初心,唤醒以爱为核心的责任,唤醒对生命的敬畏,成就孩子的无限可能。

现象学教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就是生活世界,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教育发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什么是成长?这体现在学生的实践中,体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教育要为将来做准备。

教育学实际上就是一门成人与儿童如何相处的学问。教育发生在师生、亲子关系之间,在学校、家庭、社会的环境之中,需要用智慧、热忱与实践去寻找教育规律的钥匙,唤醒学习的内驱力,探索未来的可能性。

Q2:亚米契斯笔下的教育充满了爱,像美好的乌托邦,作为教育工作者或是家长,结合自身教育经验,分享对教育的看法?

这一个话题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纷纷踊跃发言,在真诚分享与交流中,教育的学问被阐述得淋漓尽致。

既把孩子当孩子,也不把孩子当孩子。前者点明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后者则强调尊重他们作为“人”的立场。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只有自由才有成长。

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要放下教育者的成见,以开放、宽容的眼光关注他们本身,克服成人的焦虑,相信未来有一切的可能性。

不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具备爱、关心和希望、责任感这样优秀的品质,同时关注成人意向和儿童意向的差异,倾听儿童的召唤,及时行动并赋予其教育学的意义。

如今家庭和学校的界限、课堂与课外的界限愈加模糊,孩子有了更多的渠道了解外面的世界,教育也不应再局限在一亩三分地。

家长和教师影响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受到儿童强有力的影响并辐射到整个生命,彼此在交往中,依据具体情境的不同,既要保持亲近,又要保持足够的距离。

最后,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童文兴通过对“迷恋”、“学问”、“成长”三个关键词的解读,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一、迷恋

迷恋是一种特别美好的情感,其核心是“三心”。首先是敬畏心。对教育要有一颗敬畏心,因为教育的对象是活泼泼的生命,是有血有肉的人,每一个生命都与众不同,要有误人子弟罪莫大焉的惶恐和害怕。在此基础上,教育者要时刻意识到自我认知的局限,感受自己的“无知”,感受到知识不够用,从而保持谦卑和持续的学习力。其次是好奇心。没有好奇心,就没有教育。如果阅读过陈鹤琴的、蒙台梭利的书,会发现我们对儿童日常表现的很多经验认识往往是错误的,甚至是颠覆性的理解。我们一定要打破习惯性认识,脱离经验的专制,善于在司空见惯中寻找问题,对孩子的成长永远保持新鲜感。然后是爱心。这个爱心,是对他人的情感。教育过程是情感传递的过程。情感才是教育的核武器,是教育有效的前提基础。当然,要对陌生的孩子产生情感,这是很困难的,但又非常地重要和伟大。

二、学问

学问学问,就是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不断地问,探索孩子成长的规律。教育是一门学问,说明教育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教育是一门研究人成长的专业和科学,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离开对儿童成长的研究,离开对教育规律的研究,教育则无从谈起。缺乏专业高度的教育很容易被社会绑架。范梅南提出的教师替代父母的观点正是基于对教育专业性的深刻认识。而要实现专业性,就必须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检讨自己的教育行为,要时刻走在追求教育真理的路上。与时俱进的反求诸己,不断实现对自己经验的改造,这正是教师专业性的体现。

三、成长

范梅南说孩子的成长就是学会生存,而学会生存就是不断地学会成长。教育意义上的成长就是处理好偶然性、可能性和教育性三者的关系。成长不乏偶然性,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家庭、时代和国家,在成长过程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不论在什么样的偶然性下,儿童都有成长的可能性——就是成为自己最好样子的可能,而不是想成为什么就成为什么,可能性就是对人的潜力的变现,这样的“可能”内在于每个儿童的基因之中。而教育性是成长的关键,就是范梅南的教育学意向,教育性让偶然性成为可能性,教育的意义正是促进和支持可能性的生长。

“教育学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这句话隐含的另一层意思:在他人的成长中实现对教育的理解,同时也实现了自我成长,活出生命的意义。教育者的工作本身就是充满意义的存在,在教育中向孩子学习,在孩子的无限可能性中发现自己的可能性。

童文兴寄语,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遇到许多新情况或新困难,要学会回到书本,用正确理论去审视,去思考,去行动,在理论和实践的碰撞中,不断坚定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信仰,这正是我们“走进经典”,向经典学习的目的所在。

“走进经典”作为台州教师发展的灵魂项目、铸魂工程,是台州市教师教育院致力推进建设的品牌项目。按照“最好的教育是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的理念,我们坚持身体力行,坚持把推荐给教师学习的经典自己先学一步,坚持把“走进经典”读书沙龙作为部门的常规学习项目。欢迎各位教育同仁一同走入经典,品读经典,将教育经典读透、读活,用经典改变教育、用经典润泽人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