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教育 > 走进经典

『走进经典』教学机智的知与行——台州市教师教育院开展读书沙龙活动

信息来源: 教师教育院 发布时间: 2021-12-28 15:58 浏览次数:

近日,市教师教育院组织开展“走进经典”部门读书沙龙,台州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童文兴参与共读活动。

活动由教师教育院邓德彪副院长主持,大家围绕2021共读书目《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运用“思维导图、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参与的老师分成两组团队——经典组和机智组,并明确了组内分工和各自职责——队长、记录员、汇报员等。

叩问自我

问题1:通过对《教学机智》的全年共读,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和处理具体问题时是否都能机智应对?

几位有着丰富一线教学经验的老师争相回答,大家充满自信地表示通过对这本经典的持续共读,对教育的理解更为深刻,在课堂教学与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也能更加从容应对,但大家也都坦诚说道会有很多遗憾和尴尬的时刻。

静默反思

问题2:有哪些原因会阻碍我们机智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现场进入3分钟“静默时间”,在此期间,每个人独立思考,并在各自的便利贴上穷尽可能的原因……随后,进入组内交流环节,组长组织成员依次汇报个人成果,并像“小猫钓鱼”一般将各种原因细分归类。

刨根问底

问题3:借助“鱼骨图”整合原因和罗列对策,该如何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呢?

“鱼骨图”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发明,作为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也称之为“因果图”,它是一种合作学习的有效工具,其特点是简洁实用,深入直观。它看上去有些像鱼骨,问题或缺陷标在“鱼头”处。在鱼骨上长出鱼刺,上面按出现机会多寡列出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逐层递进,有助于说明各个原因是如何影响后果的。

这种新颖的合作学习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热情,组员们迫不及待地用白纸和彩笔绘制“鱼头”和“鱼骨”,将小组交流后的问题和主因写在相应位置,并继续针对每一个主因,从不同维度和层次刨根问底、深究成因,绘制“分刺”,讨论对策。

精彩呈现

经过一番激烈的头脑风暴,两组的“鱼骨”已然活灵活现,“经典组”和“机智组”两队的汇报充满着教育的智慧和情怀:

经典组由秘书处的姚杨处长整合汇报,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影响教师机智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原因。一是问题情境的多样性,教学机智总是伴随着具体情境产生,而在现实生活中情境具有复杂性,现场性以及教育意向性的综合难题,需要极强的反思力和行动力;二是爱的能力的专业要求,因为真正专业的爱需要深刻的教育认知、系统的理论素养和爱的责任信仰,爱的能力是需要练习和提升的;三是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现代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情绪管理者,需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好为人师”的控制型教育教学模式。

机智组由教师教育院毛庆云老师整合汇报,主要从理论、实践、评价和个体四个方面作了阐述。从理论看,国内教学机智基础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师范院校对理论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够,而机智需要老师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从实践看,时代的变革、国家政策的变化以及教育目标的转变对教育机智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评价看,评价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如何评价什么是教学机智有诸多方面的影响;从个体看,不同的教师面对独特个性的学生,机智需要知行合一的教育理解和行动。

针对以上问题,大家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坚持学习、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专业成长路径,坚持不懈地推进“走进经典”教师成长实验行动和开展小课题研究,坚持儿童本位,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树立利他思维,提升师德素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台州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童文兴作总结点评。

童文兴点赞本次沙龙,认为形式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大家热情参与,活泼泼地走进经典,把经典读活了;两组的思考和汇报精彩纷呈,既“高瞻远瞩”又“细致入微”,专业而深入。

童文兴重点指出教学机智离不开一个关键原因——爱的能力。爱的能力从何而来,应如何培养?他认为爱的能力的养成离不开教育理论素养的积淀,要加强阅读弗洛姆的《爱的能力》等理论经典,对爱的四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作深度理解和专业练习,也要向芬兰的教育改革学习,把专业的爱建立在深刻的教育学、心理学的教育认知基础之上,能将最新的教育理论成果转化为教师的自我认知,同时要加强对诸如脑科学在内的实验科学的关注和学习。他强调大理论就是大机智,有深刻理解才会有大爱,有大爱才会有真正的教学机智。

最后,大家还分享交流了个人在2021年全年的经典阅读感悟,分别推荐了最有感受的经典书籍。

“走进经典”作为台州教师发展的灵魂项目、铸魂工程,是台州市教师教育院致力推进建设的品牌项目。按照“最好的教育是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的理念,我们坚持身体力行,坚持把推荐给教师学习的经典自己先学一步,坚持把“走进经典”读书沙龙作为部门的常规学习项目。欢迎各位教育同仁一同走入经典,品读经典,将教育经典读透、读活,用经典改变教育、用经典润泽人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