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事教师教育

2021年台州市名师工作室签约授牌仪式暨台州教育名家“我的成长故事”分享会在天台举行

信息来源: 教师教育院 发布时间: 2021-10-08 17:17 浏览次数:


9月28日,2021年台州市名师工作室签约授牌仪式暨台州教育名家“我的成长故事”分享会在浙师大附属天台大公中学举行,活动以现场和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部分县市区教育局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历届台州市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和学员代表、2021年新建台州市工作室领衔人所在单位负责人和工作室结对的乡村基地学校校长等180多人参加活动。台州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童文兴出席活动并讲话。

在上午的“签约授牌仪式”上,童文兴代表市教育局分别与2021年新建工作室领衔人、领衔人所在单位签订“工作室建设协议书”,并为8家新建名师工作室授牌。台州市教师教育院负责人徐美珍为8家工作室结对的乡村基地学校授牌。工作室领衔人、工作室学员、县市区教育局代表作表态发言,历届工作室领衔人代表郑志湖、李昌官、程誉技作工作室优秀经验介绍。为致敬所有台州市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为台州教育人才培养作出的巨大贡献,在工作室建设十周年之际,会议还特意向所有到场的领衔人授牌献花。

下午举行了首次台州教育名家“我的成长故事”分享会,会议特邀2021年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叶海辉老师以及历届工作室领衔人代表任美琴、项香女、郭海平、陈红、王燕红共6位教育名家深情讲述自身丰厚而感人的成长故事,他们分别以《生命因教师而精彩》、《勤学、善思、乐行》、《以一本书连接全世界》、《行走在为师的路上》、《自觉鼎新 追求卓越》、《收获的不仅仅是实验改进》为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生动阐述了台州名师大家成长的专业路径,真切地表达了对教育的深度理解和深厚情怀,彰显了台州教育名家高尚的人格魅力、卓越的学识见识、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止于至善的奋斗精神。

童文兴作总结讲话,他首先代表市教育局向新建工作室表示祝贺,向为台州教育人才培养做出巨大贡献的所有工作室领衔人表示感谢。他指出,台州市名师工作室建设走过了十年,从筚路蓝缕到星光熠熠,从摸索起步到顶天立地,工作室建设成绩有目共睹。台州市名师工作室已成为台州教育的金名片,台州本土骨干人才培养的大平台

童文兴高度肯定了本次活动,认为这是一场发生教育、发生学习、发生意义的好活动。名师工作室建设十年回望很有必要,很值得总结,也很值得自豪。

童文兴着重围绕"弘扬台州师者精神,把成长进行到底”这个主题,对工作室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未来提出期许。名师工作室之所以被认可,之所以发挥了作用,关键是把“五个坚持”贯穿始终。

第一,把成长主题贯穿始终。成长是工作室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永恒不变的使命,同时也是检验工作室的唯一衡量指标。工作室的一切都是为了成长、服务成长和见证成长。这几年下来,工作室拔节成长的声音越来越动听,毫不夸张地说,台州市工作室已经成为台州本土骨干人才的高效孵化器。昨日的学员、徒弟今日成了师傅、领衔人。名师出高徒,师徒共成长,已成为工作室佳话。人才辈出,弦歌不辍,这就是成长的味道。

第二,把硬气贯穿始终。台州本土能不能培养出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今天我们很自信地回答,完全可以。应该说台州市名师工作室承担了探索台州教育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的开路先锋,良好的表现为本土人才系列培养政策的出台奠定了信心和基础。校本研训示范校、学科基地、知名专家工作站、教育人才履职考核等纳入市级人才重大项目,开启了本土培养人才平台体系建设的新纪元。可以引以为豪的是,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已经走出了我们自己的路。近几年,入选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和杰出教师等在全省遥遥领先;正高入选数量一年比一年好,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前列。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努力,只要方法对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第三,把人文精神贯穿始终。教育是人文的事业,工作室建设必须要有人文精神。有人文精神的工作室才有持久的生命活力,有文化支撑的工作室才能厚积薄发走得更远。今天台州教育名家“我的成长故事”就是人文精神建设,名师工作室前几年集体赴新疆结对送教是人文。近几年,我们把工作室的方向更多聚焦农村教育,今年新建8家工作室中,3家全部面向农村教师,并对每一家工作室的乡村学校成员比例作了明确要求。上半年在三门亭旁启动台州市名师工作室乡村扎根实验行动后,继建设16家后今天又新建8家名师工作室乡村基地学校。关注农村教育、关注乡村教师,不仅仅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体现工作室的人文追求。我们要做有泥土气息的工作室,贴地而行。

第四,把传承贯穿始终。没有传承就没有创新,所有的创新只有在充分的传承下才有可能。“走进经典”是传承,向一切前辈大师学习,是后来者的责任。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走进身边的台州教育名家也是传承,他们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学习榜样。一个区域教育最大的精神财富,就是优秀教师身上呈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把这份优秀品质呈现出来,挖掘出来,并传承下来,是区域教育的一件大事情,因为这是区域教育的精气神所在、底气所在、更是魂魄所在。今天的“我的成长故事”分享会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启,下一步我们将更加自觉更加深入地做好传承文章。

第五,把创新贯穿始终。事物发展的奥秘在于创新。工作室能够走到今天且越走越好,关键在创新,是创新破解了建设过程中的瓶颈高原,是创新化解了事物不可避免的周期衰落。近些年,主要围绕工作室的制度创新、项目创新和功能创新上不断发力。制度创新主要是突出规范和底线管理,确保名师工作室的基本质量。项目创新是从原先的学科工作室走向校长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今年又开设项目工作室,聚焦强基,力图为台州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新路来。功能创新就是把工作室从过去单一的师徒型向综合性的学习型、学术型、实验型转变,提出课题研究、走进经典、顶天立地,充分发挥工作室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交流、项目攻坚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对于未来,童文兴希望各位工作室成员老师们能够汲取台州教育名家的精神精髓,学习弘扬台州师者精神,把成长进行到底。

第一,学习他们的忠诚。一是忠于教育,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几度春秋,从青春岁月到两鬓斑白,坚守教育。教育这个事,没有一往情深的情怀是做不好的。他们真正践行了陶行知讲的生为一件大事来为一件大事去,这件大事就是教育。二是忠于家乡,我们的教育名家们都有一颗爱家乡的赤子之心,他们淡泊名利,坚守家乡,服务家乡。三是忠于孩子,我们的教育名家们无不坚守一线,坚守课堂,始终选择与孩子们一起,放不下孩子,舍不得离开孩子,孩子是他们内心最为柔软的部分。

第二,学习他们的深爱。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有多深,教育就能走多远。一是把教育当使命,都有一份对教育深深的责任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和对孩子的责任感,能感受到他们对台州教育的那份拳拳之心。二是把教育当奉献,无私是各位教育名家的共同特质。我们的台州教育名家们愿意忍受我们严苛的考核,自觉深入农村学校,巴不得把自己毕生积累的好经验传给年轻的老师。三是把教育当事业,永远有激情,永远有温度,永远不会有职业倦怠。四是把教育当专业,不断反思、追寻教育本质,追求对教育的理解。

第三,学习他们的好学。好学近乎知。任何一个教育名家的修炼之路,都是一条学习之路。今天的分享告诉我们要成为教育名家,起点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而好学的程度一定是决定性的。看看我们身边的名家们,有的快退休了,还到大学深造;有的坚持阅读,把阅读当做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辈子在学做老师;有的四处取经,哪里好就去哪里学习。  

第四,学习他们的研究。研究是深入的功夫,也是教师成长的必然路径,也是最好的路径。看看在座的教育名家们,哪个不是研究的高手。研究不仅是穷理教育的功夫,更代表的是一种教育态度,独到认识。研究不是说有个课题立项,而是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关切,是寻求解决问题的解决,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

第五,学习他们的开放。教育名家们都是很有开放精神的。首先是格局开放,把格局打开,要看见世界、看见社会、看见时代、看见未来,现代教师必须要有见识,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不能只有教材和考试。二是知识视野要开放,一个教师不能只会做题,更要懂育人,育人才是第一功夫。除了学科知识,应该要系统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三是胸怀开放,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不断反思、验证也是教育名家的成长路径。

第六,学习他们的极致。现代社会,不在于你能干什么,而在于你能否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是否有做出极致的态度、意志和情感。我们的教育名家身上都有追求极致的精神。当下尤其需要处理好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两大问题,在教育科学上要追求极致,努力让教育体现科学;要在教育艺术上追求极致,努力让教育体现创造。教育工作,离科学和艺术两个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唯有极致的精神才能让我们抵达科学与艺术的两座教育高峰。

这次会议是台州市名师工作室十周年建设系列成果的集中展示,十年来,市名师工作室不断拓展内涵建设,升级平台能级,经历了从师徒型到学习型到学术型到实验型人才平台的全新转变,2021年又尝试向重大项目攻坚转变。十四五期间,工作室将立足于“顶天立地”的大目标,既对接国内外一流学术团队,又走进向乡村学校建立实验基地,形成向上生长和向下扎根的生长新机制,努力把台州市名师工作室打造成为看得见教育、看得见学习、看得见思想、看得见成长的好平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