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事教师教育

『走进经典』大学,点燃想象力的火炬 ——台州市教师教育院开展读书沙龙活动

信息来源: 教师教育院 发布时间: 2020-07-30 14:37 浏览次数:

   

 

近日,市教师教育院组织开展“走进经典”部门常规读书沙龙活动。市教育局秘书处、组织处、机关党委、教师教育院等处室的同志参加活动,台州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童文兴参与共读交流。

本次活动共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第七章“大学及其作用”,主持人柯老师首先从大学中的教师、大学中的教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三大要点出发对本章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同时提出怀特海的核心观点“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把青年和老年人融为一体,对学术展开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生命热情之间架起桥梁……” ,其中“想象力就是大学存在的唯一理由”。

为使讨论更加聚焦并对核心主旨理解更为透彻,童书记率先向大家抛出问题 “什么是想象力?”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即刻触发了大家的思考,从最原初的概念出发,结合书中内容、自身体验和社会时事,去挖掘和探寻关于这一关键词的内核和外延。

Ø  想象力是思想的自由,是突破权威,是理解与学习的透彻,与普遍存在的老师和学生知识僵化、思想停滞的现状相对,我们亟待去解决的就是突破外界环境的约束,提高学校校长的管理能力,改变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价机制,不去设定条条框框, 让他们获得真正的思想自由。

Ø  想象力是对世界天马行空的想法,是对世界可能性的思考。大学作为国之重器,支撑和引领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它的首要任务就是创造、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Ø  想象力是在有一定事实依据的基础上创新、发散性思维,它与经验相对,又不等同于空想,是一种基于现在的对未来可能性的预期和远见。而大学的责任就是把想象力和经验完美地结合起来,引领学生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Ø  想象力就是自由,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大学的最高目标是智力教育,在激发和引导学生走上自我发展之路上发挥独特功能,而创新力和想象力作为智力教育的最高目标需要被悉心呵护,只有这样,习得的知识才不是僵化的,才能运用知识改造社会、运用社会、服务社会、引领社会。

基于对这个概念的认识刷新,大家围绕“大学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哪个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辩题,选择持方,四人一组,展开激烈讨论,特别是自由辩论环节,面对人才观上的博与专的两难之选,双方你来我往,金句频出,真知灼见在精彩的碰撞中将整个读书沙龙推向高潮。

最后,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童文兴也真诚地就以上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何为想象力?想象力是孩子的好奇心,是成年人的探究精神。所以,想象力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或事物的探究力和学习力,是对己知已知的拓展力。

何为大学?大学乃大人之学,这个大,不在于储藏的知识多,而在于对知识创造的贡献大。大学不能仅仅是知识的贩卖者,更应是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怀特海强调想象力之于大学的极端重要,是对大学使命的一种深刻认识。特别是在日新月异的创新年代,想象力之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如何才能拥有想象力,童书记从几个关键词阐述了他的思考:

一是无知。知不知,上。彻底认识自己的无知是想象力的前提。一个认为自己无所不知的人往往是没有想象力的。越是知道自己无知越具有想象力的空间。正如书中反复所提到的“一种无知的愉悦和无知的兴奋”。如果一个人迷醉于有知而认识不到自己的无知是可悲的,可悲就可悲在因此失去了想象力。

二是责任。在日常工作中,为什么有些同志有丰富的想象力,有些按部就班千年不变?最深层的原因还在于责任,而责任来源于对世界发自内心深处的热爱。所以,责任和爱才是想象力的源泉和动力。因为责任和爱,我们才去改变,才有动力突破自己去创造不可能。

三是方法。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是培养想象力的最好方法。要跳出固定式思维的窠臼。任何事物都有进步的空间,任何事物都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任何事物都有我们未曾掌握和理解的无人区。

四是基础。想象力也不是信马由缰、天马行空、脱离现实的幻想,想象力是从已知出发去认识无知。已知是基础。所以必须在已知上下功夫,从手头的工作上下功夫,告诸往方能知未来,博其文才能约其礼。想象力绝不是悬空的,而是脚踏实地的。

五是态度。学习是最好的想象力,比如"走进经典",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聆听那些先贤们对教育的深刻思考,从自己的经验局限中超脱出来。对待工作,要有学习的态度,越是熟悉的工作,越是如此。我们应时刻保持思想的活力和年轻。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碰撞和启迪中激发思想的活力,不断用丰富的想象力拓展生命的深度和厚度,增加生命的趣味和活力。

“走进经典”是全市校本研训的灵魂项目,也是台州市教师教育院致力推进建设的品牌项目。按照“最好的教育是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的理念,我们坚持身体力行,坚持把推荐给教师学习的经典自己先学一步,坚持把“走进经典”读书沙龙作为部门的常规学习项目。欢迎各位教育同仁一同走入经典,品读经典,将教育经典读透、读活,用经典改变教育、用经典润泽人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