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拥抱教育现代化的春天 |
||||
|
||||
近年来,三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教育现代化放到全县经济社会现代化全局中加以谋划推进。今年2月,三门县教育振兴大会后,更是形成了举县重教、举县兴教的强大合力,全县教育现代化建设进展良好、初见成效。 理念裂变:让每个学生接受优等教育 学习共同体是三门县心湖小学“童心课程”的重要路径。除心湖小学“三色四心”外,目前,该县实验小学“与爱同行”、沿赤小学“乐中启智、美中润品”、健跳中学“本道课程”等特色课程体系基本形成,有效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化发展。 此外,该县以“补好学前教育短板,抬升教育发展底部”为目标,实现学前教育普惠化;三门中学、三门县第二高级中学成功创建省二级特色示范高中,实现高中教育特色化;三门县职业中专被评为全国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00%达到省级职业学校标准,实现职业教育产教一体化。 投资裂变:基础设施跻身全省中上水平 近几年,三门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教育装备进一步优化。2014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教育质量奖励。2015年,该县财政专项安排校舍维修资金、设备更新与添置、教师培训经费、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等资金2000万元。2016年,安排4400余万元。 “十二五”三门累计完成教育投入28.6亿元,海游中学、实验中学、沿海工业城小学等一批新建学校投入使用,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占比提高到83%,教育装备逐步实现现代化。设立千万乡贤振兴教育基金,成功引进英华外国语学校等一批民办学校,多元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但相比其他地区,三门教育投入仍然是一块短板,为此,该县努力创新投融资模式,争取基础设施发展跻身全省中上水平。2017年,该县成立教育发展公司,2月25日,在教育振兴大会上,提出三年完成66个项目、18亿元投资目标,其中今年计划完成42个项目,6.8亿投资。 质量裂变:教育铁军提升办学水平 在三门,教育被称为“一把手”工程。县委书记杨胜杰履新之初就提出了振兴三门教育的目标。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全县要“一盘棋”,上下要“一个音”,营造大抓教育的浓厚氛围,党委政府责无旁贷,教育系统首当其冲,社会各界义不容辞,要坚定信心,保持激情;唱强教育,做优环境;强化责任,合力担当。 三门中学今年多渠道引进名师,如邀请杭州十四中的英语老师孔慧敏、浦江中学的语文老师于家鹏等到该校为教师授课,4月12日至21日,该校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技术等6个学科教研组长到慈溪中学蹲点学习。 跟三门中学一样,三门各中小学校均形成了抓教育质量的理念。三门自上而下抓队伍促质量裂变,在振兴教育大会上印发了12个县级层面的政策制度,7个教育部门的文件,每个政策文件都是充分调研、反复酝酿形成,切中要害。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评估考核体系,强化责任考核和质量管理,以科学管理带动教学质量提升。进一步完善名师带徒、教师研修、教研指导机制,强化团队协作和专业指导,切实提高整体教研和教学水平。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与三门县教育局签订卓越教师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并已经在三门设立张祖庆名师工作室,加大卓越教师培养力度,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三门以及在外商会捐资1000万元设立教育振兴奖励基金,乡贤叶华彪捐资专项用于奖励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学生所在班级的优秀教师团队,每录取1名奖励30万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