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扬长补短、赶超发展”全力冲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 |
||||
|
||||
近年来,临海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台州市关于开展教育现代化县创建工作的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管理,加大投入,扬长补短,赶超发展,努力提高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全力冲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 一、坚持政府统筹,保障有力 临海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年均多次深入学校调研指导,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出台政策,确保教育事业优先规划、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先后出台了《临海市教育强市建设实施方案》《临海市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临海市关于实施学前教育提升工程的若干意见》《临海市基础教育提升计划》等政策措施,全力保障教育现代化建设。根据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等工作的要求,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十二五”以来,全市财政教育经费支出达80多亿元,是“十一五”的2.4倍。 二、提升办学水平,夯实基础 加大基建项目投入,“十二五”以来,全市共投入学校基本建设10.6亿元,完成项目建设170多个,新建、改建校舍37万多平方米,完成薄弱学校改造25所,公办中小学塑胶跑道建设率达92%。共投入教育装备1.5亿元,新增、更新计算机2.4万台、多媒体4000多套、各类图书250万册。新建成了一批创新实验室、自动录播教室以及智慧教室。“十二五”以来,全市新增等级幼儿园182所,台州市学前教育示范镇2个、合格镇11个。共建成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11所,5所公办普通高中全部创建为省特色示范高中,2所公办职校分别被评为省一级中等职业学校。 三、强化队伍建设,增强后劲 加大教师招聘及引进力度,采取提前签约优秀毕业生、教育局公开招聘、人劳局事业单位招聘等多种渠道,“十二五”以来,公开录聘和引进中小学教师1600多人,净增210多人。构建“六位一体”的教师立体式合力培训体系,幼儿教师持证率达85.8%,在全省率先成立校长学校。新增省特级教师4人、台州市名师名校长56人,台州市名师工作室5家,总量列台州首位。建成教育部领航名校长工作室1家。2016年,有4人被评为省首批正高级教师,占台州市总数的29%。着力提高教师待遇,全市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逐年提高,计划设立教师年度工作考核奖,进一步提高教师和人才队伍的待遇。 四、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内涵 全面深化“三项课程”改革,近两年投入新高考改革专项经费950万元,建成了一批高中语文、地理学科基地。被列为省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县,市中职校被确定为全省首批中职课程改革试点学校。学前教育“去小学化”工作被《浙江教育报》誉为“临海经验”,2015年11月,全省学前教育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中期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改革办学体制机制,建成“城乡教育共同体”16个,一批农村薄弱学校实现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大幅提升。率先开展义务教育“幸福校园”建设,德育品牌进一步打响,篮球、乒乓球、田径及汉字听写大赛、经典诗文诵读等众多项目处于省、台州市前列,基本形成“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素质教育体系。 下阶段,临海市将重点实施对标补短、改革创新、质量提升、队伍优化和共建共享“五大行动”,裂变发展、跨越赶超,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制订现代化市创建任务书和问题清单,重点聚焦薄弱指标和问题,全面开展“补短板、促创建”行动。召开全市教育发展大会,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等扶持政策,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集全市之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