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信息 > 县市信息

温岭市推行“五常法+明厨亮灶+阳光食堂”确保学校食品安全

信息来源: 温岭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17-04-18 00:00 浏览次数:

  2013年以来,温岭市以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管控提质为重点,全面普及“五常法”管理模式,创新“明厨亮灶”、“阳光食堂”、“色标法”等智慧监管模式,强化学校食堂托幼机构整改提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初步统计,全市共有就餐学生15万人,186所等级以上学校、托幼机构建有食堂,已经全部普及“五常法”管理,全部公办中小学、实施“明厨亮灶”,推行阳光餐饮,管理信息向社会公开。186所学校食堂全面纳入餐饮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其中A级32家、B级132家,A、B比例达88.2%。主要做法是:

  一、逐步普及学校食堂“五常法”管理

  1.示范引领,逐步推进。自2008年开始,试行学校食堂“五常法”管理,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2010年,该市的市实验学校、市二中、新河中学等8所试点学校全部被评为台州市首批“五常法”管理示范单位。在此基础上,开始在全市学校食堂中全面推广“五常法”管理。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五常法”管理模式已在各学校普及,在每年市人大对6个食安委主要成员单位开展食品安全工作专题询问和满意度测评中,教育部门已连续五年获满意评级,相关工作经验在浙江新闻联播节目中作专题报道。九龙学校和市中心幼儿园开元分园两所学校办学第二年其食堂就被评为餐饮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级A级单位。

  2.落实“五常”,推广普及。自2010年起,要求学校食堂在市市场监管局指导下必须实行“五常法”管理。各校都制订配套规章制度,划分责任区,明确岗位、人员、任务。食堂管理人员每日对责任区和责任人进行考核,及时反馈并进行培训教育,要求做到“不用东西清理掉,物品位置要对号,定量采购降成本,先进先出保品质,每人分区常清扫,时时刻刻行‘五常’”。推行“五常法”后,食堂卫生环境得到改善,仓库内食品按左进右出、先进先出摆放,不再出现超过保质期现象。如市实验学校、市二中,原先进厨房要穿雨靴,在推行“五常法”管理后,学校食堂保持整洁干燥,员工都是穿布鞋工作。另外,为防止粗加工、切配过程中水产、植物、动物类食品食源性交叉感染,学校食堂清洗、切配等工用具、容器推行“色标法”管理。将清洗食品水槽、刀具、砧板、容器、剪刀等用颜色分开,红色代表动物类食品,蓝色代表水产类食品,绿色代表植物类食品。经两年推广,50%学校已实行“色标法”管理模式。

  二、加大投入建设学校食堂“明厨亮灶”

  1.推行“明厨亮灶”,实现远程监管。2013年开始,在全市学校食堂推行“明厨亮灶”建设,先后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用时两年,在122所学校完成了“明厨亮灶”建设,实现了中小学、公办幼儿园全覆盖,也覆盖了部分民办幼儿园。通过在学校厨房关键点位安装高清摄像头,监管部门、主管部门和学校可随时随地点击相应网址查看学校食堂食品加工过程。市场监管部门还可通过安全数字化监控中心,实现对学校食堂实时监控和非现场监督。

  2.强化“互联网+”,实现时时监控。该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联系移动公司在学校厨房粗加工区、切配区、洗消区、备餐间、面点间等关键位置安装设置6个以上摄像头,基本涵盖从原料进校到验收、入库到出库、加工到清洗消毒的各个环节。同时建立“明厨亮灶”管理制度,落实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专人监控 ,开展厨房加工操作自查自纠。执法人员在执法终端上登录手机软件,点击某学校链接就能实现实时监控、远程监管和移动执法,基本实现食品安全从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监管转变。2016年以来,通过该监管平台纠正厨房操作不规范事件达200多起。

  三、建设“阳光食堂”实时监管学校食堂采购

  1.“阳光食堂”,全面公开。2014年2月,制定《温岭市学校食堂信息公开实施方案》,要求将含有采购清单、带量食谱、财务结算等食堂信息以及组织机构、投诉电话等公布在温岭教育信息网“阳光食堂”栏目、各校网站和食堂信息公开栏上。全市104所公办学校和18所民办幼儿园的学校食堂信息已向社会公开。2014年12月,该市的阳光食堂建设,在全省教育系统审计工作会议上获评“信息最全面公开最彻底”。

  2.建章立制,规范采购。要求学校食堂建立原材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及台账登记制度,对食堂采购的米、油、肉等八大类食品严格执行定点采购,及时登记,形成完善的食品安全源头追溯体系。同时,强化87家定点采购单位日常巡查和专项监督抽检,严格查处出售不合格食品的定点采购单位,并将其列入“黑名单”。一经列入,所有学校不得与其建立采购关系。2016年以来,共开展定点采购单位监督检查387家次,专项监督抽检蔬菜、冷冻禽肉、粮油制品等农副产品2次150余批次,检出不合格产品1批次,将相应的供货单位列入黑名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